
迎著冬日的陽光,張宗林已經在自家的胡蘿卜大棚里忙碌起來了,澆水、除草、施肥、觀察胡蘿卜苗的長勢等等,雖然勞作辛苦,但看著成片的胡蘿卜苗破土而出、長勢喜人,張宗林由衷的高興。誰也不會想到,幾年前,張宗林還在為妻子治病、女兒上大學的學費發愁的貧困戶,如今卻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胡蘿卜種植大戶。僅今年春季的一茬胡蘿卜就收入了6萬多元。從貧困戶到“胡蘿卜大王”的轉變,張宗林感謝當地扶貧干部的背后幫扶。
講述:吃低保靠政策生活
張宗林是萊西夏格莊鎮山西頭村出了名的貧困戶。妻子患有心腦血管、偏癱等疾病、女兒大學在讀,家庭負擔很重。2014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夏格莊鎮黨委政府一直對張宗林一家密切關注,扶貧辦和幫扶干部經常入戶了解他家的困難情況,針對性的對他進行幫扶救濟。
為了幫助張宗林走出困境,鎮扶貧辦針對實際情況,為張宗林繳納醫療、養老、意外保險,享受鎮村產業項目分紅,協助落實特惠保險住院報銷情況,減輕其妻子大病住院的產生的醫療負擔,夏格莊鎮中心醫院為其免費每月發放胰島素、降壓藥等藥品,減輕家庭吃藥負擔,他的女兒張娟大學三年級在讀,也享受學費減免和發放教育補助等政策。
張宗林是典型的農民家庭,他是家里的頂梁柱,開始僅靠著每年種植一點大田胡蘿卜、白蘿卜、花生等農作物支撐家里的所有花銷。然而,由于大田蘿卜收入較低,只是妻子每年的醫療費就好幾萬元。為幫助張宗林減輕負擔,2014和2017年,當地政府為他發放種植業補貼共計7000元。2018年為提升種植收益,鎮農科中心組織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專門讓張宗林免費參加學習。不僅如此,由鎮上專業的農業合作社指派技術人員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學習了技術后,張宗林應用到了自家的胡蘿卜地上,長出的胡蘿卜飽滿汁多,賣相很好,很快就能銷售一空。隨后,張宗林一邊照顧病中的妻子,一邊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開始研究起高效種植。

幫扶:扶持資金建起蔬菜大棚
胡蘿卜收購利潤可觀,比種植糧食作物的收益要高很多,但是容易受到惡劣天氣的制約,影響產量和賣相。2019年,鎮扶貧辦主任鄒秀波走訪張宗林戶時,在交談之中了解到張宗林正為胡蘿卜產量、銷量問題而發愁。鄒秀波考慮到張宗林自身有一定的胡蘿卜種植經驗,既有能力,也愿意依靠自身的努力奮斗脫貧致富,于是建議他試試發展大棚種植胡蘿卜,因為相比較露天種植,大棚種植產量高,作物品質優良,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小,可以很好的提升種植收益。
“鄒主任,咱倆想到一塊去了!我也明白種大棚收益高啊,可是你看看我家里這個情況,哪能拿得出這么多錢去建大棚啊”張宗林嘆了口氣,一臉無奈的說道。
事實確實如此,建大棚的費用并不是一筆小數目,對于張宗林當時的家庭情況來說,實在是無力承擔。鄒秀波認真考慮后將張宗林的情況上報鎮黨委政府,鎮黨委政府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張宗林的處境后,幫張宗林申請了富民農戶貸政策貸款5萬元、扶貧扶持資金1萬元,幫助他解決了燃眉之急。2019年秋,通過鎮政府的幫扶加之張宗林自籌部分資金,張宗林建成了2個鋼結構大棚種植胡蘿卜,大棚占地約9畝。

收獲:一茬胡蘿卜收入6萬元
大棚建成后,張宗林在年底種上了大棚頭茬胡蘿卜。為了提升大棚種植質量,鎮扶貧辦聯系了鎮上農業合作社的專業技術員來指導張宗林大棚種植技術,技術專家詳細查看了大棚種植情況,為張宗林和農戶們進行農業技術講解,指導種植技巧、注意事項以及病蟲害的防治辦法,發現問題,對癥下藥。
“自從學習了大棚種植技術,胡蘿卜產量提上來了,今年除去成本,這茬胡蘿卜我能凈賺四萬七。等這茬收完再種一茬秋胡蘿卜,畝產能比春胡蘿卜低些,但年底也能再賺個三四萬呢。”張宗林高興的說道。
在胡蘿卜快成熟之際,受疫情影響,鎮上農戶的產品銷量一度停滯,張宗林也是心急如焚,眼看著胡蘿卜就要成熟了,還沒找到收購途徑。考慮到這個情況,鎮政府緊急聯系了幾家果蔬收購公司,來緩解鎮上農產品銷量問題,張宗林也第一時間與收購公司進行聯系,從中選擇了一家價格公道,收購量大的公司合作。張宗林的胡蘿卜大棚相較于其他大棚。胡蘿卜產量較高、品種優良,十分受收購公司歡迎。誠如張宗林自己的估算,這茬胡蘿卜收購完他共收入了6萬余元,胡蘿卜十分暢銷,收購公司也表示待張宗林下茬胡蘿卜成熟后聯系他們,繼續合作。
進展: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
張宗林的胡蘿卜大棚有了好收成,但是他并不想止步于此,此次胡蘿卜大棚的成功進一步激發了他脫貧致富的斗志,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徹底改變家庭困境,不僅僅要脫貧,更要讓家人過上小康生活。今年10月中旬,張宗林提出了再次申請富民農戶貸政策貸款5萬元,用于繼續發展胡蘿卜大棚,提升大棚構造,種植更優質的胡蘿卜。經過鎮黨委政府、市扶貧辦、銀行部門的協作,青島農商銀行很快通過了張宗林的貸款申請,在10月下旬就將五萬元撥付到了張宗林的賬戶上。
現在張宗林第二茬胡蘿卜也快成熟了,張宗林已經提前與收購公司聯系好,待胡蘿卜成熟即可立即進行收購。胡蘿卜的生長周期為四個月,除去夏季高溫階段,一年可種植兩茬,預計年收益可達八九萬。在胡蘿卜收割后的空閑期,張宗林打算種植一茬白蘿卜,“白蘿卜生長周期短,50左右天就能成熟,除了以后也不耽誤我繼續種春胡蘿卜”張宗林說道。
“現在黨的政策好啊,從沒想過有一天我也能發展起屬于我自己的大棚,過上好日子”夏格莊鎮山西頭村貧困戶張宗林心里充滿了感激,他憑借種植胡蘿卜大棚走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對話:有了志氣 就能致富
張宗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原來不是不想致富,就是一想到家里的情況,就失去了斗志。說到底,主要原因還是沒有本錢。如今,在當地扶貧辦的幫助下,有了扶貧資金,張宗林也有了致富的斗志,在奮斗的道路上一路奔向小康生活。
記 者:貧困主要是原因家里的負擔重?
張宗林:原來確實是這樣想的。但現在不這么想了。應該是負責越重越在奮斗,不能失去志氣,那樣會越過越窮。
記 者:現在的家庭情況如何?
張宗林:建起了大棚后,收入也蹭蹭竄高。原來種的大田胡蘿卜附價值太低,現在不一樣了,一畝大棚收入就過萬元,妻子治病的醫療費,還有女兒上大學的學費,都不用發愁了。
記 者:將來有什么新打算?
張宗林:等積贊下資金后,明年還想再建起年新大棚,自己一個人不夠,就雇人一起干。相信,只要肯奮斗,日子會越過越好。(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