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似乎有許多無解的事,再努力也解不開。
什么是無解的事?就是那些讓你陷入“死循環”的怪圈,怎么也走不出來的事。比如:
你想找時間學習,提升能力,擺脫忙碌的狀態,卻發現自己忙到根本沒時間學習。
你想通過創業賺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沒有第一桶金你根本創不了業。
你想進到一個房間,但鑰匙就在房間里,想要拿鑰匙就得先進去......
相信你已經有所體會了,因為這樣的事在我們身邊大量地發生著。
而這其中有兩個例子最為典型——
窮的人會越來越窮,忙的人會越來越忙。

02
你可能會反駁,因為有很多人實現了從貧窮到富有的升級。
這一點我不否認,確實是大有人在,但我所指的不是個例,而是從一個國家或者全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稀缺》的兩位作者是專門研究貧窮和忙碌的,他們做過這樣的研究,給貧窮的人發放補貼,會發生什么事?
研究結果是貧窮的人并不會考慮保險、投資、學習之類的事,只會買更多的柴米油鹽。
這是為什么?因為缺啊。
你缺什么,你就會越關注什么,進而陷入“稀缺模式”,看不到其他更重要的事。
越窮,就越會做關于生存的決策,就越不會考慮長遠賺錢的事,就會越窮。
越忙,就越沒時間想,越沒時間想,就會越忙。
這就是“死循環”,是一個又一個的局,這些局把你死死的困住,讓你動彈不得。
03
那該怎么破?答案就是:破局思維。
你只有打破了現有的局,才能看到更廣的世界。
所謂局,就是系統;破局,就是打破現有系統,進入更大的系統。比如:
鑰匙落在了房間,但你要進去,你可以找開鎖公司來開門。
沒有第一桶金創不了業?現在風投這么多,可以去找投資啊。
忙到沒時間學習?如果生活壓力不算大,可以辭職花時間來提升自己;
如果生活壓力大,也可以向工作中比自己厲害的人學習,工作本身就是學習。
原來只有鑰匙和房間,現在多了開鎖公司;原來只有創業和第一桶金,現在多了投資。
你發現沒,原來的局擴大了。
把更多可能性放進來,把局擴大,這就是破局。

04
很多人其實很清楚自己所處的局,但往往卻選擇了視而不見,把問題放在那里不管。
所以你得問自己:你的目標是什么?
我剛大學畢業時,聽了我爸的話,貸款買了套房子,雖然從現在看那房子漲得還不錯,價格已經翻了一番了。
但在當時,買完后我就立馬后悔了。有人會說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還真不是,你想啊,那時我剛大學畢業,工資少得可憐。
而這份工資,又要讓我在北京生活,又要還房貸,這日子得有多苦?
所以當時我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的局里,買房是為了投資,增值后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房貸的壓力讓我不敢再輕易選擇了,我被房貸綁架了。

雖然那時我并不清楚自己陷入到了一個局,但隱隱有一種感覺:
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要想辦法把自己撈出來。
適當的壓力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會促使你思考。
當時我做了兩件事,其中一件是換崗位。
我最開始是做技術,但那并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所以我向公司申請去做了運營。
我從最基礎的運營專員做起,做到運營經理,最后做到運營總監。
另外一件事就是學習。
除了學習運營方面的專業知識外,我還學習了產品、新媒體、管理......
而正是那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互聯網有了一個更大更深的認知,也讓我找到了人生的一個方向,后來我轉行去做了教育。
這就是我曾經經歷的一個局,以及破局的過程,雖然現在看的很明白,那就是一個局,但在當時就只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有時候身在局中,并不一定能看到,人這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局,所以要做好終身破局的準備。

05
那該怎么破局呢?有兩種辦法,一種叫改革,一種叫革命。
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接入新的鏈條,循序漸進的改變。
當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局,陷入“負循環”,你要想辦法讓自己養成一個可以破了此局的好習慣,比如學習,比如鍛煉等等。
從這個局撕出一個口子,接上一個好習慣,漸漸形成“正循環”。
我剛才貸款買房的例子就是改革的做法,我接入了兩條新鏈條,一條是換崗位,一條是學習。
改革的做法相對溫和,因為變化并沒有那么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但真要做到也是件極其難的事,因為改革的初始階段往往是“反自覺”的。
為什么會“反自覺”呢?
因為剛開始時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你本來就忙,還要花時間學習,那就會更加忙。
而學習又是長期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所以改革的初始階段就變得越來越糟。
所以很多人就干脆放棄了,因為看不到效果,結果就是再次陷入到“死循環”中。
這就是改革最大的陷阱——把時間周期看得太短。
你要明白一個長周期的概念,很多事短期感受和長期收益往往是相悖的,但你對短期感受又如此敏感,所以就會堅持不下去。
關于長周期,我很喜歡貝索斯的經營觀——
所有只能產生短期利潤的項目都不重要,無論現在賺多少錢;能夠產生長期現金流的項目才是重要的,無論現在虧多少錢!

06
說完了改革,再說說革命。
革命是什么?革命就是踩剎車,就是直接對著死循環喊停。
比如你忙到了沒時間成長,那就干脆辭職,花時間集中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很多人是不敢這么做的,因為現在社會壓力這么大,而這種做法的不確定性又太多,萬一沒有效果呢?
所以做這種選擇需要極大的勇氣。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臺高速運行的電腦,從小被要求運行各種各樣的程序,上小學,上高中,上大學,工作......停不下來。
如果哪天你停下來了,想自己編寫程序,而你周圍所有的電腦依然在高速運行著,甚至嘲笑你怎么不動了,然后把你遠遠地甩在后面。
所以,有時候做某些選擇,即使你內心非常篤定,也依然會很痛苦。
但好消息是,你還年輕,所以趁著現在還有熱情和勇氣,去撞一撞那些墻吧,用最少的代價。
很多人每天日復一日的重復,卻幻想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這就是荒謬。
成長很痛苦,但不成長更痛苦。(奇點不奇/文)
生活中,你曾經歷過哪些“局”?而你又是怎樣“破局”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