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5日訊 日前,省水利廳主持召開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通水驗收會議。驗收委員會查看了工程現場,查閱了工程檔案資料,聽取了建設、設計、施工、監理、質量檢測、質量監督、運行管理等單位的工作報告和技術性檢查報告,經充分討論,同意通過通水驗收。工程通過通水驗收,標志著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已具備全線通水運行條件,工程由建設階段轉入運行管理階段,為下步工程竣工驗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黃濟青工程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主要是為解決青島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顧農業用水、生態補水而投資興建的山東省大型跨流域、遠距離調水工程。工程自濱州市博興縣打漁張引黃閘引取黃河水,途經濱州、東營、濰坊、青島4市、10個縣(市區),至青島白沙水廠,全長290公里。

截至2019年11月16日,引黃濟青工程通水30年來,累計引水94.09億立方米,其中調引黃河水58.49億立方米、長江水24.41億立方米、當地水(峽山水庫等 其他水源)11.19億立方米,累計配水79.2億立方米,其中配水青島46.82億立方米。年均引水量超過3.1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近2000萬。

引黃濟青工程經過30年的調水運行,整體進入老化期,渠道、泵站、水庫以及機電設備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隱患,輸水效率降低,輸水能力下降 ,已不能滿足設計輸水要求。特別是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實施后,引黃濟青工程除向青島輸送黃河水外,還將承擔向膠東地區輸送長江水的任務,設計總輸水時間由70天延長至243天,年供水量擴大至4.86億立方米,引黃濟青工程的現狀,無法滿足引江引黃的調水規模要求。
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是為解決原引黃濟青工程設施老化、輸水效率降低、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而實施的省重點水利項目,項目批復總投資13.52億元。工程建成后,不僅提高了棘洪灘水庫的供水能力,減少了輸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提升了供水保證率,對濰坊、青島、煙臺、威海等四市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及改善沿線生態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