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訊(記者 宋波鴻)近日,在一場別開生面的海上座談會上,記者探訪了青島市交通運輸局所屬事業(yè)單位青島港引航站,走近有“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之稱的引航員這一“神秘崗位”。今年,青島港引航站更是大膽創(chuàng)新,結合港口實際創(chuàng)造有助于提升碼頭效率的集裝箱船舶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初步估算為碼頭在提升集裝箱裝卸效率方面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1406萬元。


全年安全引航船舶超2.2萬艘
據介紹,2020年1至12月青島港引航站共計安全引領各類船舶22711艘次,其中200米以上超大型船舶12370艘次,直升機接送引航員819架次。

今年以來,特別是在“外防輸入”的海港防疫關鍵時期,引航站根據市交通運輸局疫情防控工作總體要求,成立由站黨總支成員和各支部書記、委員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和完善疫情防控期間的組織領導和機構保障;在防疫工作中,引航員作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率先登船,面臨較大未知接觸風險,面對復雜嚴峻的防疫形勢,引航站按照防疫工作總體部署,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口岸部門和屬地防疫機構的信息聯(lián)動、聯(lián)防聯(lián)控;加強防疫知識培訓,培切實完善疫情防控體系、補足知識短板,優(yōu)化了各項防疫措施。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至今,引航站全體職工始終保持著高昂斗志,戰(zhàn)斗在海港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確保了人員登輪防護和引航服務“雙安全”,未發(fā)生一例人員感染和船舶引航安全事故。
全國首創(chuàng)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
山東港口青島港作為世界第七大港,擁有世界第一的集裝箱裝卸效率,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港口作業(yè)新紀錄。為了進一步提升集裝箱碼頭周轉效率,引航站主動擔當,大膽創(chuàng)新,結合港口實際制定出有助于提升碼頭效率的集裝箱船舶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效果非常理想。

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是指為減少大型集裝箱船舶在港靠離泊時間,克服港口進出港航道狹窄僅能單向通航的困難,在出港船舶未離開碼頭,或者已經離開碼頭但仍在港池內調頭時,進港船已經提前進入前灣港水域準備靠泊的作業(yè),其中,離港船的離泊泊位恰好是進港船所靠泊位或者離港船的離泊泊位占用靠泊船泊位的一部分,此類緊密銜接的靠離泊作業(yè)稱作“套泊熱接”作業(yè),該作業(yè)對引航技術要求極高,同時需要碼頭、船舶和拖輪的緊密配合。據了解,上海洋山港首先在開敞式水域進行集裝箱“套泊”作業(yè),但青島港引航站的集裝箱船舶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難度更大,在全國屬于首創(chuàng)。

“套泊熱接”作業(yè)是引航站聯(lián)合青島海事局交管中心、山東港口青島港輪駁公司、集裝箱碼頭公司四方協(xié)同合作完成的一個引航作業(yè)新模式。經過科學論證,項目自4月底開展以來,從重點試驗到常態(tài)化全面推行,截止到12月共完成“套泊熱接”作業(yè)198組(396艘次),遠超制定的年度業(yè)務目標76艘次,初步估算為碼頭在提升集裝箱裝卸效率方面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1406萬元,年化指標預計超過3000萬元;根據船舶大小不同,可為船公司在節(jié)約燃油費、船舶滯期費及提高集裝箱運輸效率等方面節(jié)約成本17至28萬元/艘;并且為箱站等交通運輸各進出口企業(yè)帶來不可估量的間接效益,也為船公司在青島港增加班次、航線起到重要支撐,提升了港口整體競爭力,產生了可觀的社會效益。

當前,由于海港疫情防控檢疫要求,國內部分港口不同程度出現了集裝箱船舶壓港現象,由于實行了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青島港做到了船舶“隨來隨靠、完貨即走”,加快了碼頭和船舶的周轉效率。2020年12月,經中國報關協(xié)會和北京睿庫貿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測評,青島集裝箱口岸營商環(huán)境全國第二,引航站的集裝箱船舶港池內“套泊熱接”作業(yè)作為重要助推舉措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