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對于市立醫院本部急診科護士方政一家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方政參加青島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前往千里之外的武漢鏖戰新冠病毒。這一年,他和妻子劉超升級為父母,在女兒恩恩出生后組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回首2020,方政感慨感恩大過一切。展望2021,方政和妻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寶貝女兒健康快樂長大。

摘下口罩的方政。
為人父母更懂將心比心
在援鄂那段時間,只要沒有工作,方政會和妻子視頻。每次劉超會特意把手機放在肚子旁邊,讓寶寶聽聽爸爸的聲音。馳援武漢時,劉超懷孕八個多月。“出征那天,她的眼淚就沒停過。”當時方政把妻子托付給了母親照顧,便毅然決然奔赴一線。“寶寶出生的時候你能回來嗎?”這是劉超最掛念的。他們倆在2018年步入婚姻殿堂,在劉超心目中,方政是一個責任心強,性格溫柔的“好好先生”,會包容自己的急性子和小脾氣。在方政的心里,妻子劉超是他生活的伴侶、生命的另一半。
為了讓方政安心戰“疫”,劉超在視頻中收起眼淚,總是報喜不報憂,期盼著能早日歸來,迎接寶寶的降生。巧合的是,方政隨隊歸來解除隔離那天,4月15日恰好是妻子的預產期。在歡迎儀式結束后,他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家。“真的很幸運,好像寶寶在等我回來一樣。”方政至今回憶起來還倍加感動地說,4月17日晚7時53分,他們的寶貝女兒誕生了,孩子七斤多,是順產。至此,一家三口終于可以幸福“同框”了。
“其實,正月十五馳援武漢時,我最擔心的就是媳婦生產時我可能不在她的身邊。當時她還安慰我說,第一時間用視頻見證也是一樣的。現在,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方政告訴記者,隨隊在即墨海泉灣休整隔離的時候,他一直在想給寶寶起名的事。“我倆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未來寶寶能懷著感恩的心去生活,所以小名叫恩恩,大名就叫方知恩。”方政特別高興地說,小恩恩出生后特別乖,現在8個月大了,成了全家人的開心果。

方政結束援鄂任務,終于趕上了女兒恩恩出生。
一次援鄂深悟醫者使命
記者聯系方政時,他正在家里為妻子做飯。最近,他連著上大夜班、小夜班,要么在深夜去上班,要么在清晨才回家,在家休息之余就擔當起了大廚的角色。妻子劉超同為護士,在市立醫院東院心內科工作。夫妻倆是衛校時的同學,工作后又是同事兼愛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會多一份體諒。“我在急診科,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壓力都比較大,只要在單位,心里有根弦是一直緊繃的。”作為急診科“老兵”,28歲的方政已在急診科工作了五年,“戰地”就是急診科的搶救室。正因有急診科“尖刀班”的歷練,方政入選青島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正月十六出發前往武漢,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癥病區奮戰了50多個日日夜夜。
“這次疫情,護士這個群體的受重視程度更高了,我們對這份職業也有了更深的認同感。”作為為數不多的男護士,方政隨隊到達武漢后,克服防護服的束縛感、護目鏡的壓迫感、語言不通帶來的困難,堅守在隔離病房救護病患,變身堅強的戰士。“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病房里的患者非常痛苦,有一個大姨不能動,家人也不在身邊,我們會拿著手機讓她和家人視頻,看著她一點點好起來,直到最后痊愈了。”方政總是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患者的需求,為患者修理眼鏡、剪腳趾甲,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給隔離病房帶去了溫暖。

武漢患者為方政點贊。
隔著防護服,也許患者看不清這個小伙子長啥樣,但他們記住了這個身材高大、做事有條不紊的青島小伙。“這次直面疫情,我覺得身為醫護人員,我們身上的使命和責任意義重大,讓我對待工作、對待生命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思想上比過去成熟多了。”方政說。

同為護士的夫妻倆2018年結婚。
面對未來惟愿歲月靜好
說起2021年的心愿,方政脫口而出的是希望恩恩能夠健康快樂長大。“這是我們夫妻倆最大的心愿,和很多家長一樣,希望陪著‘人類幼崽’快樂長大。”方政提起女兒,語氣都不禁變得柔和起來。只要有空,他都會主動幫助妻子分擔帶娃重任,活脫脫就是個“女兒奴”。夫妻倆聚在一起除了聊孩子,也會聊聊工作。“我們倆有個最大的感觸,就是為人父母后,我們心智更成熟了,而且對待患者更能夠將心比心,我們把這份工作是當做事業來看待的。”方政已記不清楚經手搶救過的患者有多少,但每次搶救成功或是患者康復時的表情,讓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每一位患者,他可能是爸爸、可能是兒子、可能是爺爺、可能是姥爺等等,他的背后都有一個家庭,他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所以為了一個個小家我們也要拼盡全力,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活在當下,擁抱、感恩你所擁有的一切,我覺得這是疫情帶給我的思考,同時我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在疫情等一切困難面前,我們要向戰士一樣,勇往直前。”方政說,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每個人都能安暖相伴、歲月靜好。(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