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晴晴(青島科技大學 學生)
12月10日,“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的新聞登上熱搜,評論盡是對張桂梅的贊揚與敬佩。張桂梅,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高,用12年的時間讓1800多名山區貧困女生圓夢大學。
透過鋪天蓋地的贊揚和致敬,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什么呢?
張桂梅的事跡傳播開來以后接受了無數采訪。在其中一次采訪里,她向記者訴說了自己創辦這所學校的原因。一是因為山里人對讀書的錯誤認知,讀書無用論深深植根于部分人的思想里,相當一部分孩子也因此沒有完成學業。二是因為很多學生家境貧困。家里人想讓孩子上學成才,卻苦于沒有條件支撐。當記者問為什么要辦一所女子高中時,張校長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母親把正在上高三,即將高考的女兒留在家里干活,卻把正在讀初二的兒子送到縣城補習。當張校長憤怒地斥責這位母親時,這位母親卻說:“兒子是男孩啊。”張校長表示,那一刻起,她就堅定了想法,再苦再難也要辦成這所女子高中。
人們針對新聞發表評論時,往往將重點放在“貧困”上面,歌頌張校長為貧困學生做出的貢獻。可筆者認為,更應該把重點放在“女”字上,看到那根深蒂固的、難以革除的重男輕女思想。張校長不只一次強調讀書對山里的女生是100%重要。為什么這么重要?因為除了讀書,她們很難有第二條路走出大山。
女孩子讀書是造福三代人的事情,張桂梅校長曾經這樣說。在封建愚昧思想壓迫下長大的女孩們,從小便遭受著不平等的對待,在教育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忽視。那些輟學的女孩子,年紀輕輕便嫁了人,生了孩子,復制粘貼般地走上了母親的路。沒有接受足夠教育的她們,在環境影響下,是不是以后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女兒?上述故事中的母親,若是接受了教育,又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這種由封建思想主導的惡性循環應該也必須被終結。
張校長不僅注重對女孩的教育,還多次向女孩們強調女性的獨立。她反對女孩們去當全職太太。在10月份,“張桂梅拒絕全職太太捐款”的熱搜高居不下,評論的網友分成了兩類,一類認為張桂梅校長的思想過于極端,另一類則認為情有可原,畢竟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孩子,走出大山以后卻又回到起點,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筆者認為,張校長對于全職太太的反對也是基于女孩們的背景。這些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并沒有足夠的家庭支撐,所以對她們來說,做全職太太是沒有保障的。同時,張校長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也一定程度上是在反對“女性要以家庭為先、為重”的傳統思想。張校長希望這些女孩學成之后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讓自己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同時也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華坪女高的背后,是無數個遭受不平等對待的女孩,是貧困地區女性素質教育的缺失,是根植在大山難以革除的封建思想。而對以華坪女高為代表的學校的扶持,便是對舊思想的鏟除,我們期待大山深處教育完全平等的那一天盡快到來。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