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閆金鳳、劉洪宇這對90后夫妻來說,2020年過得著實很難忘。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小兩口在哈爾濱經營的小飯店不得不關門歇業。機緣巧合,兩人來到青島雙雙成為外賣騎手,負責科技街一帶的外賣配送,開啟了疫情后的新生活。對于新一年的到來,閆金鳳和劉洪宇充滿了期待,他們相信通過勤勞的雙手,一定會創造出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外賣騎手夫妻在科技節片區打拼幸福生活。
小兩口轉行當騎手
閆金鳳、劉洪宇在家鄉哈爾濱,經營著自家的小飯店,有著四五千元的穩定月收入。劉洪宇本職是廚師,燒得一手好菜,既是老板又當大廚,偶爾也給客戶送送餐。閆金鳳則負責店里的一些雜事。然而,伴隨著疫情的到來,飯店停業四個月,兩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沒有了。遠在青島的小姨得知了情況后,建議他們來青島找未來發展的機會。
剛來青島,小兩口就被這座美麗的城市深深吸引,這里的紅瓦綠樹和碧海藍天令人著迷。兩人在青島安頓下來,并在樂陵路附近租了房子。6月的一天,劉洪宇路過家附近餓了么網點,正好在招聘騎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劉洪宇報了名。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就接到了錄用電話并正式上崗成為餓了么騎手。看著丈夫干得還不錯,妻子閆金鳳也加入到騎手行列中來。

閆金鳳和劉洪宇。
初來乍到相互鼓勵
閆金鳳和劉洪宇雖然從未當過專職外賣騎手,但卻也并不陌生。在哈爾濱開飯店時,常常有外賣騎手到店里取餐。“那時就覺得他們很辛苦,自己干的時候才切身體會到有多么不容易。”劉洪宇說。
外賣騎手幾乎每分每秒都在與時間賽跑,必須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以最快速度送達,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接更多訂單。然而,對于初來乍到的劉洪宇和閆金鳳來說,由于對科技街周邊的地形并不了解,兩人只能靠著導航認路。經過一個多月的熟悉和了解,夫妻倆終于把附近的道路都弄清楚,在心中畫出了一幅地圖,工作效率也明顯提高。
認路還只是成為一個合格騎手的第一關,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爬樓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科技街附近不少樓房沒有安裝電梯,這就意味著,外賣配送人員必須要爬樓。對于女騎手來說,更是體力上的巨大考驗。曾經有一次,閆金鳳當天一共接了50多單,而其中的30多單需要爬樓。閆金鳳回憶:“估計爬了差不多200層樓。”那天,她咬著牙完成了工作,有時候實在是爬不動了,就在樓道里歇一歇,然后繼續爬樓。她只記得,晚上回到家后,全身像散了架一樣,躺在床上一動都不想動。
因為從事著相同的職業,讓兩人在生活中又多了許多共同語言。劉洪宇和閆金鳳常常一起交流心得,比如哪條路更好走,哪幾戶商家出單快,都是兩人常聊的話題。遇到困難的時候,兩人相互加油打氣。就在這樣的交流之中,閆金鳳和劉洪宇的業務水平得到了飛速提高,他們的接單量也日益提升,從業后不到五個多月,兩人每天的接單量已經可以穩定在40—50單之間。
遇見溫暖常駐心間
外賣騎手的工作雖然辛苦,但對于劉洪宇和閆金鳳這對夫妻檔來說,辛苦之余也有一絲絲溫暖和甜蜜。
因為兩人都在科技街附近送外賣,“轉角遇上你”這樣的橋段經常在兩人之間上演,有時是在馬路上,有時是在商戶門店,還有時是在電梯里。如果是在馬路上遇見,那么兩人會默契地摁一下喇叭,打個招呼后繼續完成各自的訂單。對于獨自在青島打拼的小兩口來說,這一聲喇叭鳴響讓他們互相感到心安。如果是在商戶店里,他們會抓緊時間相互叮囑兩句,一句“慢點開”是最常說的話語。
來自點餐人的問候和關心也常常讓他倆十分感動。劉洪宇一直記得,12月初的時候,恰逢氣溫驟降,他接到了附近一棟沒有電梯的居民樓的訂單,想到要爬上6樓,奔波了一天的劉洪宇感到有些吃不消,但沒想到,他剛到樓下,一個陌生人叫住了他:“小伙子,你是要送到6樓吧,是我下的單,直接給我就可以了,我正好準備回家,就在這里等等你,你就不必爬樓送了。”室外刮著刺骨的寒風,但劉洪宇心中卻是暖暖的。這樣的感動劉洪宇和閆金鳳兩口子常常遇到,哪怕是一句最尋常的謝謝,都能讓他們對工作充滿動力。
未來想把家安在這里
目前,小兩口已經適應了工作節奏,劉洪宇更是干勁十足。前不久,他一天跑出了82單的好成績,成為了科技街片區的單王,這也讓他倍感振奮。提起自己的成績,劉洪宇還有些不好意思:“這沒什么,不過是運氣好罷了。”雖然那天累得躺在床上一動不想動,但看到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他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對于新的一年,夫妻二人有更多的期待。劉洪宇說:“當然是希望能在2021年在跑單量上能有一個提升,這樣收入才能提高。”閆金鳳說:“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也許未來會把家安在這里,像以前一樣開個小店,希望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青島晚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沛 文/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