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么有的人總在戀愛中,有的人卻一直母胎單身?
為什么有些人看一眼就怦然心動,有些人相處十年也擦不出火花?
好萊塢愛情電影告訴我們:“Love is blind.(愛情是盲目的)”
但是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愛情不僅不是盲目的,而且是有跡可循的。”
《歡樂頌》里的乖乖女關睢爾,在父母嚴格的管教下循規蹈矩長大,從沒談過戀愛。
她身邊有個很勤奮的追求者——林師兄。林師兄對她很好,舍友和鄰居也讓她好好把握,但她總是感到不確定。
后來她在錄像店對趙醫生一見鐘情,但命運再次捉弄了她,趙醫生喜歡的卻是曲筱綃。
論樣貌,關關并不比小曲差。
她甚至比小曲更有文化,和趙醫生興趣愛好相投,更有共同語言。
為何趙醫生對她卻不來電?
其實,愛情的秘密,就藏在“影子人格”里。

01
愛上“影子人格”,是潛意識的選擇
影子人格,是被你壓抑著的隱性人格,是深埋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
它有可能與你自身顯現出來的人格特點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但你卻難以察覺到它的存在。
當一個人,遇見一位跟自己的“影子人格”一樣的異性時,心中常會有歡喜雀躍的感覺,因為對方彰顯的正是自己所被壓抑的人格。
就像趙醫生,外表高冷,內心悶騷。
從他和關關的一次對話可以看出,雖然他習慣壓抑自己內心放浪不羈的一面,可是心里仍然渴望隨心和自由。
關關問他:“你們完全不一樣啊,你喜歡看書,聽音樂會,曲筱綃就喜歡泡吧和玩。你怎么會(喜歡她)?”
趙醫生回答:“……有時候吧,我挺羨慕她的。生活太辛苦了,大家都一本正經、循規蹈矩的,可只有她,卻偏偏活得自由自在,隨性而為,也挺好的。”
瀟灑自由的曲筱綃,正好彰顯了他被壓抑的影子人格,所以才讓他愛得無法自拔。
趙啟平在曲筱綃面前,可以徹底釋放心底的那個自我,而在關雎爾面前,他只能是那個正襟危坐的趙醫生。
所以,不是關關不夠好,而是她沒有觸發對方的“心動”開關。

那么,談戀愛是不是性格互補就好了呢?
并不是。
朋友是性格外放、愛哭愛笑的“情緒型”,男友則是冷靜理智、內斂話少的“高冷型”。
剛戀愛時,兩人甜甜蜜蜜,但很快矛盾開始頻發:
每次她有情緒,男友只會給她做分析、出主意,極少安慰。
她希望他能更熱情、體貼一點,但是他并沒有太大改變,于是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日子簡直過不下去。
為什么會這樣?
02
你有怎樣的“影子人格”?
其實,被自己的影子人格吸引,只是進入愛情的第一步。
大部分的伴侶,都不是天造地設的靈魂伴侶,而是有許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沖突和意外。
盡管沖突令人痛苦,但也正是有了這些矛盾,才讓人逐漸了解真實的自我,有機會發展自己完整獨立的人格。
愛情,并不是用自己殘缺的一半,去和對方互補。
而是認識到,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圓,伴侶只是幫助我們看清自己隱藏的另一面。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與其尋找被愛,不如增加自己愛的能力”。
電視劇中的關關,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解開內心的束縛,釋放了自己叛逆、不羈的另一面,后來也遇到了能欣賞她、和她靈魂共鳴的謝童。

正如關關一樣,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覺察自己被壓抑的影子人格,將它釋放出來,讓它在陽光下,迎著微風,自由生長。
當我們內心完整無缺,擁有更多愛的能量,才能真正去理解與接納對方。
兩個人的感情也會順暢流動起來,獲得更深的聯結。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覺得自己的影子人格是什么樣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