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雪婷(青島大學 學生)
12月21日,武漢一商場為營造氣氛擺放了圣誕樹和雪人,不料擺出4小時后,雪人被一女生抱走。監控顯示,女生和朋友擺弄了一會兒現場物品后,直接將雪人抱著走出商場。工作人員表示,雪人價值500元,女生可能也是覺得它可愛,不會追究其責任,但雪人是為了給更多人欣賞的,如果能換回來的話,可以贈送優惠券、電影票感謝。
事件引起熱議,網友質疑商場的做法是姑息養奸,鼓勵作惡。價值500元的圣誕雪人裝飾被帶走,商家不僅不追究責任,還贈送了優惠券電影票表示感謝。12月23日,女生歸還了雪人,但沒有接受商家的贈送。
一個雪人裝飾被盜何以掀起波瀾?關鍵點在于商家附贈的優惠券、電影票。
從商場回應可知,贈送優惠券、電影票的立場是感謝,而感謝的釋義是:因對方之好意或幫助而表示謝意。女生“帶走”了雪人又還回來是出自好意或者是幫助嗎?誠然,一宗金額500元的治安事件不足以立案,站在商家角度,或許追責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高,不如主動擺出寬容姿態贏得兩頭好,一方面拿回了雪人彌補了損失,另一方面也為企業形象添了彩。可是,這不意味著可以扭曲事實,對犯錯視而不見。商場借錯誤表達寬容之心,實乃投機之舉。
錯誤行為不及時制止,一方面可能引起負面示范,另一方面也會傷了社會里規行矩步人的心。商家可以用法律手段嚴肅解決,或以溫和態度號召歸還,但忽視責任,大談寬容的“以德報怨”式原諒不可取。今日雪人裝飾被帶走,你以優惠券、電影票交換;他日名牌包包被帶走,你是選擇報警,還是繼續“以德報怨”?“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不能以被盜物件之小就忽視問題的本質是偷竊。
話雖如此,對商場行為的質疑并非否認社會中應該有寬容的聲音,社會可以容納犯錯的人,但守法的人規行矩步一無所得,犯了錯的人卻得到了獎勵, 規則的意義何在?規則的意義在于守護每個人應有的權益。我們的社會應該給犯錯誤的人一個改過的機會,而非給犯錯誤的人以獎勵。社會中的聲音應該寬容于勇敢承認錯誤的人,懲罰的意圖并非剝奪,而是再造。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