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0日訊 準備《法律講堂》等各類演講素材、以市政協委員身份參與調研座談、處理日常事務性工作……對2020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正式候選人、山東正航律師事務所主任李秋航而言,每天工作時間超15小時,已成為她生活的常態。

2011年起李秋航成為了《法律講堂》的主講人。
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李秋航勇擔使命,盡己所能,用自己的行動為無數需要幫助的人送去了溫暖。“能夠成為道德模范候選人,是無比光榮的事情,既是對我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是未來生活的激勵,繼續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做些事兒!”李秋航是個“70后”,所有見過她的人都說她是個走路帶風、能量滿滿的人。1996年,她以老家煙臺市前五名的成績通過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并于1998年獲得律師執業證,正式成為一名職業律師。執業20多年來,李秋航處理過各類案子。“城市的文明發展,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里,更蘊含在社會生活和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中。作為一名一直在一線打拼的律師,能夠用自己的專業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走出困境,促進社會文明與和諧,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李秋航作為嘉賓參與《傾聽與商量》節目錄制。
2008年,李秋航成立正航律師事務所。自律所成立之初,就開通了免費為市民提供法律幫助的熱線,由專業律師擔任咨詢專員。多年來,她和團隊多次到村莊、社區、學校舉辦法律講座,面對面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作為按時間收費的律師,李秋航把大量時間用在了義務普法上。
2011年,李秋航通過央視海選成為了CCTV-12《法律講堂》的主講人,9年時間里,李秋航按照欄目組的要求,找準電視媒體和法治宣傳的聯系,并結合自己辦理的案子,錄制了40多期《法律講堂》(生活版)節目,生動有趣的語言和貼近百姓生活的普法故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自從成了主講人,工作就更忙了,每個月我要去央視錄制2至3期節目,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節目效果,一期6500字的稿子我和團隊通常要準備3至5萬字,甚至10萬字的文字素材,一稿推翻重寫七八次對我們來說都是常事兒。”李秋航說。
2019年,李秋航帶領團隊正式推出《公益普法天天微視頻》欄目,成為全國首家推出網絡公益普法微視頻節目的律師事務所;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李秋航又著手拍攝了《民法典》3分鐘公益普法微視頻,并率先在青島司法系統試播,獲得社會各界的好評,開創了全國公益普法微視頻的先河,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作為青島市政協委員,近年來李秋航提交了60余件涉及青島各方面建設的提案。并參與了《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若干規定(草案)》《青島市海岸帶規劃管理條例》等幾十部法律、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的修訂及意見征詢。打開青島市“智慧政協”App可以看到,僅今年,李秋航履職的經歷就有好幾頁記錄。
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秋航也沒有停止履職的步伐。“結合疫情期間口罩配購、企業經營發展、互聯網法院建設等問題,我先后提交了《疫情期優化口罩配購案》《關于擴大保經營穩發展主體范圍的建議案》《疫情期加快互聯網法院建設案》等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效推進了問題落實落地。”李秋航說。
此外,李秋航還第一時間加入了青島市律協組織的律師抗“疫”志愿團、青島市女律師抗“疫”志愿團等志愿團體。疫情期間,她先后向青醫附院赴武漢一線醫護人員個人捐款5萬元、捐贈雞蛋100箱,并向貴州司法局捐贈口罩522個,用于支援貴州的防疫宣傳工作。
復工復產期間,李秋航不忘律師本職工作,帶領律所律師利用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復產復工法律咨詢,與合同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反復溝通,分析利弊,最終成功化解了一起標的額近千萬元的合同糾紛案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