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右一)在“時代楷模”發布儀式上介紹團隊成員。
“連鋼創新團隊”是以張連鋼為帶頭人,老中青搭配的知識型、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團隊,核心成員8人,骨干成員25人,其中黨員21人。截至目前,團隊已受理和授權專利124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70余篇,構建了國內首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標準體系”;獲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港口協會特等獎等獎項20余項;先后10余次受邀參加國際會議并做主旨發言。
張連鋼:港口全能型人才
今年60歲的張連鋼是“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山東港口集團高級別專家。1983年大學畢業入港,他始終面向港口生產一線,致力于港口生產自動化、無人化和智能化研究。在眾人眼里,張連鋼是一個“學術派”,基本功、基礎理論很扎實,既懂集裝箱技術和自動化控制,又懂生產業務,堪稱港口領域的全能型人才。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圍繞碼頭建設運營中遇到的新課題進行研究。
2008年,張連鋼被查出肺癌,做了第一次開胸手術。2013年初,身體略微好轉的他回到單位上班,接受了自動化碼頭項目組組長的任命。在無經驗、無資料、無外援的“三無”境地中,張連鋼和他的團隊走上了自主創新的路,建成了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向世界貢獻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更安全的“中國方案”。
殷健:繪就自動化碼頭藍圖
殷健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黨委書記、總經理。他擔任自動化碼頭工程、設備技術負責人,負責自動化碼頭裝卸工藝、設備選型、設計及調試等工作。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在研究自動化軌道吊的智能化設備管理。
殷健參與了青島港最早的集裝箱專用泊位的建設。他和張連鋼為港口并肩奮戰了30多年,他經常說自己所從事的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港口“事業”。他和項目組成員“5十2、白十黑”攻難題、破難關,對每個方案都進行了上百次的測算優化,最后的定型方案經過3年多的實踐證明近乎完美,確保了自動化設備在實際生產中智能、高效、平穩運行。
李永翠:碼頭上的“拼命三娘”
李永翠是初創團隊里唯一的女性,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主要負責自動化碼頭信息系統的設計研發,主持完成了自動化碼頭生產控制系統等信息化系統的設計研發。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在討論由山東港口青島港全球首創的集裝箱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方案。
表面看著文靜瘦小的李永翠,在工作中是個極其嚴格的“女漢子”。2014年,因為要具體考察,這位“拼命三娘”帶領團隊在零下8攝氏度的天氣里爬上56米高的吊橋。李永翠本身恐高,加上港口冬天的大風,吊橋被吹得有些晃動,但她努力克服了自身的恐懼。就是靠著這樣的拼勁,李永翠帶領團隊解決了很多系統問題,完成了多項系統優化。
李波:團隊里的“刺兒頭”
李波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總經理助理。負責自動化碼頭前沿、堆場、無人閘口等平面規劃設計以及自動化碼頭整體裝卸業務流程的設計和優化,參與設計自動化碼頭布局、“進出分離、多站式”閘口等建設項目,帶領操作部團隊多次打破自動化碼頭橋吊單機效率的世界紀錄。
他的個性被同事形容為“鋒芒畢露”,脾氣大、容易急,工作中絕不允許帶問題過夜,出現意見不合時一定要掰扯清楚。即便這樣,同事依舊形容他在工作中愛鉆研并且踏實。
張衛:頭腦靈活的實踐派
張衛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兼橋吊室經理。負責自動化碼頭平面規劃設計以及設備選型設計、監造、安裝調試、系統優化等工作。
張衛從小就有不服輸的勁頭,業務方面更是精益求精,不肯有絲毫懈怠。在一期工程設計中,針對如何降低橋吊的輪壓問題,張衛帶領隊員經過半年時間分析研究,設計研制出全球第一個雙小車橋吊,將橋吊重量由600噸減至540噸,大大減小了碼頭承載壓力。
呂向東:“鷹眼”的調試者
呂向東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兼軌道吊室經理。負責自動化碼頭堆場平面規劃設計以及設備選型設計、設備監造、安裝調試、設備管理及運維等工作。
如果把自動化碼頭上的軌道吊比作一只雄駿的鷹隼,那么分布的激光掃描儀就是銳利的鷹眼,軌道吊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精準抓取的。作為設備調試組組長,呂向東負責“鷹眼”測試,為確保角度精確,調試人員要冒著瑟瑟秋風站在30米高空的吊籠里進行測試調整,一次就要一個多小時,每臺軌道吊要調試5-7個掃描儀,一臺軌道吊調試結束后往往就到了凌晨兩三點鐘。
周兆君:50多歲的“老青年”
周兆君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碼頭設施室經理。負責自動化碼頭平面布局方案設計、土建工程建設方案論證分析等工作。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在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線調研。
進項目組時,他已經是年過半百的“老青年”了,在自動化碼頭這塊幾乎是零經驗,他像小學生一樣不恥下問。作為碼頭基建負責人,為使工程建設方案設計更具功能性、科學性,周兆君經常去天津設計院、上海振華重工出差,現場交流設計參數。為搶出時間,多干點活,他和同事們從來都是當天去、當天回。
修方強:“三件套”不離手
修方強現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黨支部副書記、軌道吊室副經理。負責自動化碼頭堆場平面規劃設計以及設備選型設計、監造、安裝調試等工作。
在自動化碼頭建設中,修方強負責的自動化設備同時在4個基地開工建造,工期只有8個月,當時設備組只有12個人,修方強和同事兵分4路進駐基地,一支手電筒、一把游標卡尺、一把直角尺成了團隊成員標配的“三件套”。到了測試階段,設備需要48小時不停運轉,方便面、榨菜、老干媽又成了大家伙標配的“三件套”,累了困了就在桌子上瞇一會兒。因為人手有限,點多面廣,修方強和同事在基地一待就是半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本版照片均為新華社照片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