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即墨區住建局獲悉,2020年,該區持續完善城市路網,實施桃源河二路綜合整治、通濟街罩油等31項道路工程,加大過程建管力度,市政工程全面提質、提速。持續推進清潔能源供熱,新增集中供熱配套110萬平方米。持續提高燃氣保障能力,開工建設汽配城LNG儲配站建設,完成靈山和大信黨建示范項目等次高壓、中壓管線配套約14公里。持續提高污水污泥處理和河道管護水平,完成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和西部污泥處置中心招投標,實施水生態治理,種植水生植物約8萬平方米,投放濾食性魚類3萬魚尾,河道水環境有效提升。
在著力改善民生,方便群眾生活方面,持續完善城區照明設施,完成煙青一級路、鶴山路等12條道路老舊路燈改造提升,完成振華苑等舊小區節能保暖改造6.5萬平方米,完善舊小區加裝電梯相關政策,為群眾申請做好準備。持續提升城市綠化品質,打造墨水河水岸精品綠道,完成綠道建設14公里、立體綠化10處,實施營流路等12條道路、萃英小公園等3處口袋公園建設。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完成25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示范小區,新建標準化四分類桶點176處、撤桶并點577處。進一步完善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建成6條廚余垃圾、6條餐廚垃圾、12條可回收物、3條有害垃圾收運路線,開工建設餐廚廢棄物和大件垃圾處理場。
在改善城鄉環境,助力融合發展方面,加快供水、排水、供熱、燃氣、垃圾和污水處理向鎮村延伸步伐,推進全域基礎設施統籌布局。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置體系,完成2處鎮級生活垃圾處理站選址,完成對5100余個環衛網格的重新界定,實現了區域間無縫隙管理。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處理設施一期項目已建成投運13處、在建3處,完成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村莊502個,治理率達到56%。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完成18座青島市農村示范公廁,建成農村改廁后續智能化管護平臺并投入試運行。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農村清潔取暖、美麗村居試點等工作也穩步推進。
在加強城市管理,提高宜居品質方面,堅持“一流城市要一流治理”,在城鄉環衛全面落實網格化、智慧化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無物業小區管理模式,制定了城區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攻堅方案和考核辦法,有效改善了即墨區環境衛生管理的短板問題。對區級統管的87條道路及附屬設置、80余條道路照明設施,建立道路及附屬設施投訴6小時內處置、照明設施1小時內處置機制。采用“市政、園林、環衛”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結合環衛網格化資源,對城區市政道路進行街長制責任分解,保證市政設施達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處置”的目的。對全區64座大小橋梁全部建立“一橋一檔”電子臺賬及巡查維修記錄,修訂了《即墨區城市照明應急預案》《即墨區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實現養護片區每天巡查全覆蓋,提高了群眾滿意度。持續保持建設工地揚塵整治高壓態勢,采取網格化檢查、隨機化巡查、不間斷夜查等手段,確保了工地揚塵治理力度不減,大氣質量有效改善。(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通訊員 劉元平)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