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1日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即墨港區,伴隨著汽笛鳴響,裝滿輪胎、咖啡、紡織品等出口貨物的集裝箱通過即黃班列運抵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碼頭,裝船出海。
“我們可以直接在即墨港區背箱,裝滿貨后運到即墨港區,通過即黃班列運到前灣港區碼頭,再也不用跑到前往港區背箱運貨。不僅節約了物流成本,也節省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上去。”青島慧瑞新材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柳克堯感嘆,即墨港區作為青島港的內陸港,極大幫助企業出海“門更寬”、更順暢。

據即墨國際陸港工作人員介紹,自2017年即黃班列運行以來,已經運行7.4萬車,運送15萬標準箱,平均每年為出口企業節約物流成本約2000余萬元。
考慮到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受國外疫情影響,會出現供不上貨的問題,即墨港區主動聯系貿易公司,在港區建立進口原材料儲存倉庫,進口企業隨用隨取,保障企業生產經營。另外,逐步放大陸港樞紐效應,保障進出口穩定增長。目前,港區啟動區4.4萬平方米保稅倉庫和6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已建成,即黃班列常態化運行,港區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海關地下監管通道工程加快建設,港口服務提質增效。探索形成“跨境重點貨類精品班列+即黃即青城際小循環班列”海鐵聯運體系,全面實現根植省內、打通跨局、陸海聯動的物流服務網絡。
加快構建跨境電商全產業鏈聚集區,助力暢通“外循環”。域內跨境電商小鎮是首批“山東電商小鎮”,2020年,國際陸港與世界500強企業正威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小鎮核心區打造青深眾創智谷。“十四五”期間,國際陸港將以跨境電商帶動物流、貿易等跨境服務鏈發展,引導研發、設計、檢測、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機構和中介機構注入全產業鏈條,打造立足即墨、聚合周邊、輻射東亞區域性跨境電商全產業鏈聚集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通訊員 杜梅 張燕)
更多新聞:
即墨國際陸港:前11個月共運送11萬輛大眾車,利用物流優勢打造時尚消費高地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1日 歲末的濟鐵物流園內,一輛輛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生產的汽車有序裝入商品車運輸專列,通過鐵路運往全國。
“今年1—11月份,我們一共運送一汽大眾商品車11萬輛。”青島即墨濟鐵物流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雙英介紹,濟鐵物流園是青島規劃區域內最大的貨運集散中心,園區內大宗物資交易中心項目已引進6家貿易型企業,年貿易額可突破10億元。

在離濟鐵物流園不遠的華駿物流園里,快遞車輛也有序穿梭其間。華駿物流園是國家級物流實驗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物流園區”,承擔著即墨及周邊區域生產生活物資運輸的重任,雙十一期間,日均處理快遞業務50余萬單。
在打通交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服務“內循環”的同時,國際陸港還大力發展時尚消費產業,培育新增長極和動力源拉動“內循環”。
目前,由上海百聯股份投資建設的青島百聯奧特萊斯廣場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即墨國際陸港黨工委書記周遵賢介紹,項目預計2022年投入運營,建成后將引入300余個國內外知名品牌,提供約3000個就業崗位,年營業額約20億元,成為輻射膠東半島的時尚消費新高地。另外,還重點打造山東省港口集團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青島)分撥中心,建設保稅物流園、冷鏈產業園和期貨交割物流園三大園區,以即黃冷鏈班列為紐帶,配套食品級智能冷庫、日用品分撥庫、跨境電商中轉庫等基礎設施,推動冷凍冰鮮產品的全程物流、貿易金融、屬地清關、保稅倉儲、銷售配送、電商服務等功能在此聚集。
周遵賢表示,國際陸港將面向時尚消費靶向招商,聚力打造國際高端時尚品牌、活力時尚潮流聚集地、中高端消費目的地,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為國際陸港融入RCEP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通訊員 杜梅 張燕)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