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3日訊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有這樣一位“明星”公交車駕駛員,有乘客專門在車站等著坐他的車,有人給他送鞋墊、送飯、送水果……他就是青島真情巴士集團K1路駕駛員于義睦。
“公交車駕駛員接觸人多,我是黨員,又是人大代表,肯定要堅守一線出車,疫情不散,不退一線,也給‘義睦服務’工作室的兄弟姐妹們做個榜樣。”從業22年,于義睦安全行車超過100萬公里,保持服務零投訴;他堅持人工口語報站,憑著熱情服務收到市民表揚過萬次;他傾心傾力帶動同事提升服務、熱心公益、樹立品牌,時刻將為人民服務放在心上。前不久,他和同事盧振華堅持6年幫助患病兒童的感人事跡被中央電視臺多個欄目詳細報道,成為反映城市文明的典型事跡。
熱情周到的服務是于義睦的代名詞,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于義睦格外關注乘客們的乘車環境安全。他看到有的乘客沒有佩戴口罩,便自費購買了許多一次性口罩,給“義睦服務”工作室的每個成員都發了一包,讓大家放在車上,以備不時之需。“我們的微笑不能因為口罩被阻隔,我們的熱情服務還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來傳遞。”
于義睦還將自己的服務技巧總結為“五心四點”。“五心”是對老年乘客貼心、對外地乘客熱心、對兒童關心、對特需乘客細心、對挑剔乘客耐心;“四點”是頭腦靈一點,笑容多一點,嘴巴甜一點,動作快一點。2012年2月,于義睦發起成立了“義睦服務”工作室,推廣“五心四點”工作法,現在“五心四點”工作法已經成為新入職職工的必修課程。
“一些老乘客和市民知道我是人大代表,經常通過我給城市發展提意見建議,我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廣泛吸納大家的建議,現在群里已經有400多人。”近年來,于義睦充分發揮一線工作深入基層群眾的優勢,積極履職、建言獻策,反映民之所需、民生所盼。
據了解,長途客貨運營汽車駕駛員在1992年已列入特殊工種,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相較于長途車駕駛員,公交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更大,工作精神壓力更高。高血壓成為公交駕駛員群體的多發病,在50歲以上人群中更為突出。
于義睦認為,超過55歲的公交駕駛員,手眼協調性等身體機能進一步下降, 基本上不再適合公交駕駛工作。為此,于義睦建議將我市的公交駕駛員列入特殊工種,或參照特殊工種兌現退休政策。將55歲作為公交駕駛員的準許退休年齡,55至60周歲的駕駛員可以根據自己本人意愿、健康狀況和公交企業實際情況選擇退休或繼續聘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