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商超普遍提供收費可降解塑料袋 農貿市場仍是普通塑料袋居多

出去購物,你帶“袋”了嗎?隨著各地“升級版”限塑令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出門購物時自帶各種“袋”。根據《青島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進入2021年,早報記者分別探訪了市場上的塑料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使用情況,發現商超可降解購物袋使用較好,但農貿市場內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還是很普遍;各飲品店也開始換上了紙質吸管;記者暗訪批發市場發現,仍有很多不合格的塑料袋、餐具在銷售,并及時聯系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查處。從2008年開始實施“限塑令”后,很多島城市民開始養成自帶購物袋去購物的習慣,既環保又省錢。
/ 探訪 /
商超普遍養成環保“習慣”
昨天上午,在青島永旺東部店超市收銀區,來購物的市民多數自帶各式各樣購物袋,將買到的商品逐一裝袋打包帶走,只有少量顧客消費了商場提供的收費生物降解購物袋,價格按照大小號每個從0.7元至1.3元不等。 “我們超市從去年11月份開始使用這種全生物降解購物袋,可能是售價略高,使用的人并不多,多數使用者是年輕人。 ”現場一名收銀員說,多數中老年消費者都是自己帶著購物袋來買東西。

市民自備購物袋到超市購物。
“一方面響應環保,另一方面現在這些可降解購物袋有些貴,并且也不耐用。 ”剛從超市結完賬出來的市民張先生說,他現在已經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方便又環保。他說,自己幾乎每天都要到超市買菜,如果每次都用超市的收費袋子,一天就得多花1元錢左右。
家樂福超市名達店也是向顧客提供了收費的生物降解購物袋,每個袋子按照大小號,分別為1元和0.5元,來購物的多數市民也是自帶各類購物袋。
“從2008年實施‘限塑令’開始,我市的各商超普遍不提供免費的一次性塑料袋了,而是更換了收費的可降解塑料袋。 ”市南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市民已經逐漸養成了到商超購物自帶購物袋的習慣,并且商場提供的收費包裝袋也從10多年前的0.3-0.5元,漲價到了目前的0.5-1.5元不等,收費提高更加速了市民自帶購物袋習慣的養成。
農貿市場普通塑料袋居多
記者近日走訪了團島市場、亞美市場等多家農貿市場發現,一次性塑料袋的應用還是比較普遍。
記者注意到,雖然來農貿市場買菜的市民中,很多中老年人自己拉著購物小推車,但小推車里裝的菜也都是各自用小塑料袋包裝著,有些年輕人則是滿手提著各種塑料袋。“晚上去父母家聚餐,買了10多種菜,其實不想用這么多塑料袋,但裝的都是食品,還是單獨包裝衛生一些。”市民齊先生從團島市場提了10多個塑料袋的食材出來,記者注意到,他手上的塑料袋“五花八門”,有的塑料袋上標著可降解,也有的是純透明的薄塑料袋,還有無紡布的購物袋。
“市場早就要求我們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并且也有統一的綠色無紡布購物袋,但是實際的應用范圍不太廣。”團島市場內一家海鮮攤位業主說,他們海鮮攤位用不了無紡布的購物袋,因為海鮮都有水,無紡布購物袋裝起來不方便。這名業主說,按照市場的要求,這種無紡布購物袋是需要收費提供的,但實際在應用中也多數是給消費者免費了。

農貿市場內依然免費提供各種塑料袋。
“市場攤位不比商場,如果我說塑料袋要收費,顧客就會去隔壁攤位買東西,我這生意就難做了。 ”一名水果攤位的業主說,所以很多攤位還是本著低成本給消費者方便的原則,使用一些普通的一次性塑料袋。
記者發現,在這家市場上的熟食區域,已經有部分業戶開始使用紙質的包裝袋。“用紙質的衛生,相比塑料袋也環保很多,其實幾十年前很多食品袋都是紙質的。 ”一家火燒店老板說。
/ 講述 /
環保觀念養成尚需繼續努力
“從2008年起,我們國家就提出‘限塑令’,倡導大家多使用環保購物袋,特別是前些年,街頭經常有免費發放布質購物袋的活動,也對我們有促進作用。”提著一個購物袋從大潤發超市出來的市民胡寶宇說,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隨身的包里就帶著幾個購物袋。“老百姓過日子也得好好算計,超市里的購物袋幾毛錢一個,看似不貴,但是日子久了也是很大的支出。 ”胡寶宇告訴記者,他認為,從超市開始對塑料袋收費,這就是邁了一步臺階,用經濟方式促進環保。而這兩年各超市的購物袋在漲價,這又是一波加強版的推進,這樣很好,讓大家慢慢接受。
胡寶宇告訴早報記者,他是一名大學退休教師,對社會以及國家政策也非常關注。他覺得,大家的環保觀念養成尚需努力,除了自覺外,還應該有更多的福利和促進措施。雖然“限塑令”對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使用進行了規定,但并未明確違規后的處罰措施,而且替代品價格很高,讓商家一力承擔,無疑加大了經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市場又難以接受。胡寶宇建議,若對執行禁令到位的商家能有相關扶持政策,可以激勵商家積極推廣禁令。
/ 延伸 /
最嚴“限塑令”分3個階段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范圍,分2020年、2022年、2025年3個階段,“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對零售、餐飲、住宿、會展、電子商務等重點行業禁塑、限塑提出了具體要求。當年10月,青島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 《青島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區(市)、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全市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本版撰稿攝影視頻拍攝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 視頻剪輯 肖夢婕)

掃碼觀看市民自備購物袋逛超市視頻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