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是第一民生。受疫情影響,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隨著全社會對健康的關注和投入的增加,大健康產業進入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一個新的巨大風口已經形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帶來的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萬億,2023年將超14萬億,2030年將超16萬億。在“預防優于治療”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產業集群在各大城市蓬勃興起。

青島正在站上這個風口。不久前,青島市衛生健康委交出了上半年“健康成績單”:青島市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綜合評價得分位居全省第一;12個托育項目納入國家試點;新簽約健康服務類項目12個;全市衛生重點項目達到20個,是近10年來青島醫療衛生建設投入規模最大、建設項目最為集中的時期。
行動的背后是一個更遠大的目標:建設長江以北地區一流醫療中心城市。大健康產業的“黃金發展期”就在眼前,機會稍縱即逝,青島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務實的行動。
1、大健康產業,一片追求幸福的“藍海”
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讓困坐圍城的人們開始分外珍惜自身的健康。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健康問題,大健康產業也應運而生。大健康是一種剛需,更是一片“藍?!?。
何謂大健康?賣保健品?做物流專門快遞口罩和醫療物資?做醫療AI,用機器人監控病人情況?新型養老院?其實這些都屬于健康產業的范疇,但是大健康卻不止于此。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護,是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健康的過程。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即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
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而在我國僅占4%-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水平。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發展健康產業,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我國大健康產業迎來風口,一方面是因為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人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追求美好生活的內在渴望使得人民對健康服務產品的需求也日漸增多;另一方面,政策、資本、技術等因素的發展正在擴寬大健康產業的內涵和外延。
這片追求幸福的藍海也迎來了各路資本“大佬”。2019年8月,萬達宣布成立大健康集團,擬斥資1440億元用輕資產模式布局醫療;9月,華潤置地與同屬華潤集團旗下的鳳凰醫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大規模布局醫療、養老和大健康產業,地產圈的合縱連橫在健康領域再次上演。IT領域更加積極,騰訊整合執業醫生資源,上線健康咨詢業務,布局14個醫療服務細分領域,全面介入醫療環節的各個領域;而阿里巴巴城市未來醫院的野心正一步一步推進,截止目前,全國近400家大中型醫院紛紛加入馬云的“未來醫院”,覆蓋全國90%的地區。
2、青島的“健康家底”不算厚
先來看看青島的“健康家底”——
目前,青島共有衛生健康機構8317個,其中三級醫院23個、衛生院10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87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99個;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床位6.37張、執業(助理)醫師3.98名、注冊護士4.30名;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3870家、床位14639張;養老機構260家,養老床位68萬張(護理型床位40萬張),民辦養老機構占養老機構總數的86.5%。

其中,青島健康養老產業還存在短板: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產業規模偏低、市場主體不強,健康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業規劃布局不合理等問題——
·在長江以北地區14個主要城市中,青島三級醫院數量僅排在第12位。
·缺少大型民營機構和龍頭品牌,2019年全市總收入過千萬的民營醫療機構104所,收入過億元的僅有青島慧康醫院、城陽古鎮正骨醫院、青島蓮池婦嬰醫院3所。
·健康服務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療方面,在高端體檢、嬰幼兒照護、康復護理等領域存在短板。全市0-3歲嬰幼兒32.6萬人,各類托育服務機構接收數量僅占嬰幼兒總數的3.14%。
·具有一定規模的優質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較少,醫養結合人才資源短缺問題突出。床位過千張的僅有5所,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型服務實體缺乏。
·缺少像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細胞治療、基因檢測、體外檢測、醫療大數據應用等前沿醫療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尚未形成產業集聚。
找到問題,就邁出了關鍵一步。
3、青島的目標:建設長江以北地區一流醫療中心城市
差距意味著更廣闊的提升空間,正視差距,青島奮起直追,提出了全新的目標。
2019年12月20日,青島發布《關于加快建設一流醫療中心城市的意見》,提出將青島建設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基本醫療制度完善、高端醫療服務業發達的長江以北地區一流醫療中心城市,將形成覆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區域醫療中心、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國家健康養生宜居名城。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圍繞建設長江以北地區一流醫療中心城市的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往前推進。
遇到癌癥等疑難雜癥,多數人的第一反應為什么是北上廣?主要原因無非是技術好。為了解決島城老百姓看大病的難題,青島加快高水平醫療機構建設,為島城的醫療事業發展招來了很多“金鳳凰”,讓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斷擴容。目前,全市新建在建大型醫院20家,全部建成后,青島三級醫院將達到35家以上,預計新增床位1.6萬余張,進一步縮小與先進城市的差距。
青島探索健康服務新模式,不斷優化供給結構。青島慈銘健康管理、青島和睦家醫院、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等“三新”健康醫療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青大附院等24家醫療機構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引進社會辦婦產醫院20家,微醫、科大訊飛等智慧醫療合作項目落地青島。
讓每個老人可以優雅地老去,不僅僅是子女的責任,也是地方政府的擔當。青島不斷完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醫養結合為全國全省提供了示范。
青島搭建了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制度框架,實現“防、醫、養、康、護”一體化服務。建成六種模式醫養結合機構877個,將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為居家老年人上門提供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率先實施社會化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將符合條件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一、二級醫院納入定點單位,上半年支付護理保險基金2.19億元,服務失能失智人員2.1萬人,提供上門服務95.5萬小時。
青島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涌現出圣德、新華錦、福山、中康等一批知名養老品牌。上半年,新簽約醫養健康項目12個。
4、機會轉瞬即逝,如何把握黃金發展期
黃金期至,轉瞬即逝。風口之下,青島如何下好醫療大健康時代的“先手棋”?
目前,大健康產業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產業集群在各大城市蓬勃興起。例如,藥祖文化發源地浙江桐廬以富春山科技城和富春山健康城“兩城”為招引平臺,著力優化健康產業布局,引進了一批醫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領域高端項目。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個改革創新示范區——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將大健康產業作為六大主導產業之首,吸引了恒大健康、杭州聯眾醫療等眾多產業龍頭進駐,正在逐步構建涵蓋健康住宅、健康食品、健康服務、生物醫藥、健康管理、精準醫療全系業態。
然而,在各城市向大健康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一系列發展初期的問題也隨之凸顯,比如大健康產業鏈在各個環節上都顯得比較分散,對應的資源分布也相對分散,這意味著必須通過大量的資源整合將各個環節有效地連接在一起;研發和技術創新不足,技術基礎薄弱,個性化服務不足,健康行業仿制現象頻出;新技術與健康產業的融合程度還不夠……
眼下,青島正沿著高科技化,精準化、標準化和專業化,智能化,融合化,國際化的未來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乘勢而上,希望緊緊抓住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風口”。

據悉,青島將實施區域醫療服務“攀登計劃”,整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青島眼科醫院、青島市中心(腫瘤)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等優質資源,創建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各級醫院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水平醫院,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完善分工協作機制,促進分級診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積極發展社會辦醫品牌,探索采取托管、劃撥和團隊合作等方式,積極引進國內外名校名院來青島合作辦醫,中韓合作世福蘭斯醫院、中日合作國際友好醫院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加快培育健康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以個性化體檢疾病篩查、保健指導、健康干預、慢病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管理服務業。增加具備長期照護能力的康復、護理和養老機構的數量,逐步滿足老齡人群多樣化護理服務需求。
推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要促進原有健康產業的轉型升級。青島將加快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爭取在干細胞臨床研究與轉化應用、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基因檢測與疾病早期篩查、醫療健康大數據開發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對惡性腫瘤、重大慢性疾病、出生缺陷、罕見病等疾病的精準防治。
青島正積極搭建健康產業國際合作新平臺,全力引進一批重點項目,培樹一批品牌企業,建設一批產業園區,將大健康產業發展成為全市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大健康產業這個風口,青島看得很準,布局也很及時,只要抓牢抓實,善于借勢,乘風而起的機會很大。
作者 | 荔枝 策劃 | 沈默 編輯 | 木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