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27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出8個方面37項措施,推動體育、教育深度融合,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學校體育已從原來的一門以強身健體為目標的單向學習課程,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要求轉變。市北區遵循體育、教育發展規律,大力提高全區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發展水平,全力推進體教融合互補,促進競技體育發展。
全面推行“學校體育+”模式
市北區積極探索學校體育+協會、俱樂部的新模式,加強協會、俱樂部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引進社會優勢資源,助力學校體育特色發展。

2017年出臺了《市北區中小學購買校本課程和社團服務管理辦法》,在全區中小學購買課程、社團類活動共計272項,其中足球57項,其他球類58項,武術、跆拳道40項,啦啦操24項,棋類49項,其他項目54項。各校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實現了校內外體育資源的充分利用,為學校體育特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北區構建體系,加強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全力做好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工作,構建青訓體系,突出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等重點項目,培養高素質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扶持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手球、攀巖、棒壘球、射擊等項目,形成小學、初中相銜接的培養訓練體系。學校體育實行“競基結合”的課程模式,青島二十一中與市體校的排球、四方小學與弘城體育場的手球、青島四中與二體的武術套路和乒乓球、市北第二實驗小學與二體的藝術體操等項目進行融合共建,讓更多的優秀體育人才脫穎而出。
市北區加強合作,推動體教融合發展。堅持“讓專業人干專業的事”,轄區內青島第二體育場為市北第二實驗小學派出優秀的藝術體操教練員,弘誠體育場為四方小學派出手球教練員,更好地發揮體育教練員的專業優勢,實現了優勢互補的原則,為學校的手球和藝術體操項目向高水平發展打開了通道。青島四中幫助解決青島第二體育場武術套路、乒乓球項目運動員就近入學,四方實驗小學幫助解決青島羽游中心負責訓練的貴州游泳運動員就近入學,切實從運動員訓練、學習兩方面考慮,在人才培養方面各展所長,各司其職,實現了人才共育的原則。
青島第二體育場、弘誠體育場為青島四中、四方小學、市北第二實驗小學分別提供體育扶持資金、體育訓練器材裝備,助力校園體育特色發展,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增添了積極元素。
競基結合助“體教融合”落地
對于 “全國校園排球特色學校”的青島二十一中來說,學校排球運動的蓬勃發展正是受益于從“體教結合”走向了“體教融合”,而青島二十一中的先進做法也印證了市北區在“體教融合”方面探索的成功。

青島二十一中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融合聯教”制度,切實保障“體教融合”實施落地。市北區教育和體育局、青島二十一中與青島市排管會、市體校、排球專業俱樂部進行通力合作,“聯教五方”力量緊密配合,成為體教“合伙人”,做到了“四融合”,即“制度融合、人員融合、訓練融合、比賽融合”。“聯教五方”定時召開聯席會議,共促提高如何加強頂層設計;市北區教育和體育局保證學校排球優秀生源的輸送,保證排球傳統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市體校派經驗豐富、實力優秀的男女排教練員進行每天排球隊伍的訓練活動,打通學校體育老師和專業教練的合作壁壘。
在體教融合過程中,青島二十一中實行“競基結合”的課程模式,即把傳統的競技體育訓練方法與學校體育基本運動學習模式相結合,在學校開展“教練每周每班一節課”,具體做法是:在每周三節國家體育課程中,拿出一節課聘請專業排球俱樂部教練開設專業課,學生在專業課上興趣濃厚,從開始對排球的陌生和不了解到逐漸的了解熟悉;學生們從一開始上課時的膽小害怕,不敢觸球、擊球,到進一步逐漸熟練其他技能;從個人的有球練習到興趣昂然的進行游戲比賽和團隊合作,學生們很快的投入到了對排球的興趣當中,涌現出一部分具有基本素養、熱愛排球的學生,為提高學生基本運動素質和學校選材打下了堅實基礎。

“體教融合”的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和“競基結合”的課程模式,使排球運動在青島二十一中得到了蓬勃發展。作為青島市2019年少年兒童訓練基地二類基地和市隊校辦二線訓練單位,學校的男女排球隊在全國、山東省、青島市和市北區中學生排球比賽中屢創佳績,為國家、省、市輸送了大量優秀運動人才。

僅近三年,青島二十一中排球隊向各種專業隊及體校輸送了8人,向優質高中輸送了18人,學校在2020年被評為“全國校園排球特色學校”,還獲得了全國中學生女子排球第九名和山東省中學生男、女排球比賽第三名、第二名。在2020年青島市“體彩杯陽光體育聯賽”中學生排球比賽中,青島二十一中男排、女排雙雙斬獲青島市冠軍,繼連續五年奪得市北區排球賽“雙冠王”后,第一次成為市級排球賽“雙冠王”,5名隊員還參加了山東省排球錦標賽并入選“希望之星”,成為山東省排球項目的優秀后備人才。
讓優秀運動員從校園走出
在“體教融合”方面,市北區重點培育1-2個區級教體融合試驗點,根據試驗點發展特色和需求,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大力開展各項目體育活動,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全區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市北區在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上融合發展。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為引領,優化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項目結構,促進學校體育活動質量提升,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推動學校運動隊、校園體育文化和“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鼓勵各校積極創建“青島市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努力實現“把運動隊辦到學校、讓優秀運動員從校園走出”的體教融合目標。
市北區抓好學校競技體育項目布局工作。不斷豐富校園體育項目種類,擴大體育項目普及面,組織體育名人進校園等活動,開展勵志教育與項目體驗,充分發掘體育育人功能。組織開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園體育建設,加強學校業余體育訓練,推廣市隊區辦、市隊校辦、聯合辦隊等新型訓練模式,逐步推進競技體育項目向學校全面延伸、有效銜接。(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世杰)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