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6日訊 走進平度同和氫能產業園,只見一座座塔吊揮舞著長臂,不停旋轉起吊作業;挖掘機、運輸車、筑路機等馬達轟鳴,進行道路硬化施工;建設工人忙碌有序,機關干部奔波作戰……園區建設工地上,處處涌動著攻堅發展的熱浪。

該產業園規劃建設用地600畝,項目一期預計5年投資5億元,起始設備投入8000萬元,生產規模達到年產5000套的通信氫能備用電源產品,實現大功率應急移動電源產品和電堆模塊的生產銷售,年度總產值預計達到5億元,可實現年均1.5億元的凈收益。
項目二期工程建設,投資規模10億元,產能實現年產5萬套,實現其他領域氫能電源產品的銷售,年度總產值達100億元。同時,關鍵零部件項目作為產業鏈的上游產品項目,它的實施和發展將打破國內外燃料電池極板局限于石墨材料的選擇,改變傳統精密加工、加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制作燃料電池極板流道的方式。使用模壓技術生產制作燃料電池極板,可以降低燃料電池極板成本80%以上,而膜電極、催化劑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更可以降低進口成本60%以上,極大地提高了市場競爭優勢。
據該產業園工作人員曲明介紹,項目落成后,產業園首先將以氫燃料電池應急移動電源車作為備用電源產品市場推廣應用的突破口,進行氫能備用電源和分布式電源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銷售。其次,加快推進汽車制造、制氫供氫等合作,進行制氫供氫配套、氫能車動力研發制造和氫能整車集成研發制造,強強聯合,加速氫燃料電池電源產品的推廣應用。再次,加快推進模壓石墨雙極板、膜電極、催化劑等關鍵材料、零部件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銷售。同時通過產品系列化,開拓其他領域的應用,并吸引政府、科研院校和相關氫能公司入駐,融合上下游產業配套,實現多元化發展。
據了解,青島平度氫能電源產業園項目通過產品系列化,可擴展應用范圍,為通信(200萬個基站)、數據中心(2萬兆伏安)、以及金融、交通、電力、運輸、商務建筑、醫院等提供一體化氫能備用電源和車動力產品綜合服務,一旦全國規模產業建成,對于年均耗電為2400億元的上述產業集群,采用氫能備用電源后的用電節省40%,則年均節省1000億度電力,折算為標準煤4000萬噸。
氫能電源產業體系為鏈式輕型結構,根據現有設計方案,產品60%的物料部品通過外包和采購渠道完成。當年產5萬套氫能電源時,采購年度金額近30億元,可帶動和提升當地的工業加工、服務及相關產業,具有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