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7日訊 記者今天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五年來共計投入約3億元,著力解決市民健身去哪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設施1萬余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29平方米,遠高于全國平均的2.08平方米。每年舉辦市級大型全民健身活動90余項,區市級活動300余項,直接參與群眾近2000萬人次。市民連續多年達到國民體質測定合格以上標準的人數比例處于94%以上,群眾體育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基本建成城區“8分鐘健身圈”
這五年,青島市體育局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出發點,創新群眾體育發展方式、管理模式,立足體育惠民,逐年加大投入,大力實施群眾體育“六邊工程”: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舉辦群眾身邊的健身賽事,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提供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講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故事。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加快推進“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十三五”期間,青島加大投入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基本建成了城區“8分鐘健身圈” ,農村基本實現了健身設施全覆蓋。自2015年開始,將以籠式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運動場地建設列為“市辦實事”,每年投入3000萬元,五年來共建成686處以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為主的運動場地。僅2020年,就借助“市辦實事”,全年建設以籠式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場地102片,加快老城區健身設施改造,更新新建600處健身設施;拓展金邊銀角,建設口袋公園、森林公園、時尚健身公園104處;融合時尚元素,建設社區健身吧26處、建設時尚運動公園4處,建設智能健身設施20套,為20個試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置健身器材,群眾健身更加便利。
豐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今年在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的關鍵時期,我市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啟動全民健身月,組織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登山節、社區健身節等50余項線上體育賽事活動,有效滿足了疫情期間群眾健身健康需求;在持續20多年舉辦以健康跑、暢游匯泉灣等為主要內容的“六大板塊”活動基礎上,新創辦“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嶗山100公里山地越野賽、青島馬拉松賽等一批大規模、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抓好群眾喜愛的群體項目,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智力運動會、“百千萬”三大賽、民間草根足球系列賽等,僅2020年,全市就開展各類群眾性足球賽事5000余場。帶動工會、教育、婦聯、殘聯等部門舉辦行業運動會,通過不斷拓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構建多層次、常態化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市、區市、街道、社區四級體育社會組織網絡逐步健全壯大,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輔導站點,將其作為2786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作用的重要陣地。目前,全市共有健身輔導站點5400余處,每千人擁有5.5處。
體醫融合服務健康青島建設
體育聯合多部門成立了“體醫融合專家咨詢委員會”,打造政府、醫院、企業三級協作服務模式。打造體醫融合示范社區,組織開展超重青少年關節疾病預防、脊柱健康線上自查活動。研發并推廣使用《青島市全民健身“運動處方”推廣手冊》,舉辦“科學健身大講堂”,培養體醫融合復合型專門人才。創新辦賽模式和技術運用,推廣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青島模式”,每年組織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3000人,“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部隊” 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健身指導,每年完成6000例以上樣本量測試,把科學的運動體檢和健身指導服務送到市民身邊。
發布會上,市體育局副局長矯曙光說:“下一步將全面推進各項公共體育服務政策落實到位,以人民為中心,辦人民滿意的群眾體育。將加大投入,拓展全民健身發展空間,實施城市老舊小區、社區,農村健身設施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城市金邊銀角、公園綠地、閑置空間等配建體育設施,進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和服務質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