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8日訊 在很多人的眼中,瘦即是美。為了減肥,一些女孩對自己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標準。有些女性,從節食減肥發展到暴食催吐,催吐對人體健康傷害巨大,不僅損傷食道、口腔,也會引起體內水電解質的紊亂、酸堿失衡,嚴重者甚至出現癲癇、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此外,還會患上一種精神障礙——神經性厭食癥。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提醒市民,要警惕這種高死亡率精神疾病。
神經性厭食癥,是進食障礙的一種類型,神經性厭食癥患者體內能量穩態和代謝失衡,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幾乎全身所有器官都會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已成為世界上死亡率非常高的精神疾病。
研究表明,除了環境因素外,生物因素也在神經性厭食癥的發生中發揮作用。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大腦功能和結構發生了改變,腦內缺乏與進食行為和獎賞相關的神經遞質多巴胺、與沖動控制相關的5-羥色胺,皮層系統存在不同程度的激活,與習慣行為相關的額紋狀體回路的活動減弱,絕大多數的患者有共病性精神障礙,如重度抑郁發作和廣泛性焦慮障礙。
在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認識里,體重和體型是自尊的重要甚至唯一來源。首先從行為上,患者通過刻意的限制進食、過度運動、通過瀉藥和嘔吐來避免體重增加,反復檢查身體各部分尺寸,無休止地稱體重等。其次從精神心理上看,這類病人對自己的身體存在歪曲的認知,即使已經骨瘦如柴,仍認為自己太胖,這種對體重的病態恐懼,伴隨著強烈的焦慮,從而進一步回避進食。不僅如此,神經性厭食癥患者還存在許多的伴隨癥狀,包括焦慮、抑郁、強迫、恐怖、情緒不穩、易激惹等精神癥狀,另外由于極端的限制進食,營養不良,還引發了各個器官的損害,皮膚瘀斑、毛發干枯、缺少光澤,腹部疼痛、胃脹、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女性會有子宮萎縮、閉經、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低血壓、腎功能損害、骨質疏松、水電解質紊亂、低鉀等軀體癥狀群。
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治療通常由精神科醫師、營養師、內科醫生和護士、心理治療師組成的跨專業團隊來管理,患者和家庭教育是預防高發病率的關鍵。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提醒市民,要警惕這種高死亡率精神疾病,美就像自然界的色彩,多彩多樣又與眾不同,不應該只局限于某一種色彩。胖瘦與否都是美的形式,只有內心充實,對自己感到自信和滿意,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