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章子怡主演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開播,開播至今,觀眾把槽點都集中在了章子怡身上。
章子怡是曾經的謀女郎,如今身為國際影星。這次她沒有聽從張藝謀導演當初“千萬不要去演電視劇”的建議,選擇參演了《上陽賦》,第一次離開大銀幕轉戰連續劇,也因此網友戲稱為“國際章下凡”。關注點都在她身上,是好奇,是期待,或是其他。

首戰“小屏幕”,章子怡出演15歲少女被群嘲
《上陽賦》改編自網絡作家寐語者的小說《帝王業》,講述了王儇與蕭綦因為一場權利的交易,先婚后愛共定天下的故事。劇中王儇從15歲到30歲之中的成長經歷,對于章子怡而言,劇集初始對主人公少女階段的展現無疑是一次挑戰。
該劇上線首日,章子怡飾演的剛滿及笄之年(指女子15周歲)的郡主跟皇帝舅舅(蔣愷 飾)撒嬌的調皮一幕,被不少網友吐槽兩個70后演員要演出差輩分的感覺太難。于是,開播當日最先沖上熱搜的正是有關章子怡少女感的話題。
去年12月初首播卻經歷高開低走的《大秦賦》也是如此,40歲張魯一出演13歲嬴政,讓不少人感慨太尷尬;再往前看,周迅在《如懿傳》前面戲份中的扮嫩也曾被吐槽……
盡管大家一直嚷嚷要給中年演員機會,但中年人真的出演少男少女,觀眾大多還是接受不了。究其原因,還是演員跟角色之間差距過大有關。章子怡做評委時強調“信念感”,表演能讓觀眾信服才是硬道理。但演員如何用"信念感”,讓觀眾沒有“出戲感”,考驗著演員們的“手藝”。
片方解釋“扮嫩”全因角色需要
去年底在央視熱播的古裝劇《大秦賦》,因眾多關于電視劇服化道精美、戰爭場面恢弘得到不少點贊,但主演張魯一卻因從嬴政13歲開始演起備受質疑。不少觀眾認為,40歲的張魯一出演13歲的嬴政的確太違和了,“即便在濾鏡和磨皮特效的加持下,也演不出少年感,形不備,神也不備。”

為何急于讓張魯一飾演的嬴政出場?對于外界的爭議聲,《大秦賦》主創人員回應稱,嬴政近三歲時被棄留邯鄲,九歲歸秦,十三歲即位,二十二歲親政,三十九歲就一統天下了,心智、城府、作為,與一般人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如此重的戲份,如此深沉的較量,實在是需要有厚度有經歷的演員來撐。”
《上陽賦》中章子怡出演15歲少女,編劇給出的解釋與《大秦賦》主創理由一致——為了角色的連貫性,從少女時代到女王的蛻變,都最好是由同一個演員來完成。
章子怡怒懟片方“別再消費我!”
客觀來看,章子怡在《上陽賦》前幾集中的表演還是達到了其自身應有的水準,并未出現此前同樣轉戰小屏幕的湯唯受到很多詬病的“找不到電視劇節奏”的問題。
《如懿傳》剛播出時,周迅也曾因扮嫩翻車,而此后,她硬是靠著扎實演技和后期人設成功"逆襲",扭轉局面。所以,演員與角色設定年齡差距大,并不是不能克服。
面對爭議,1月9日,章子怡發文回應了有關“少女感”的營銷熱搜。

喊話《上陽賦》片方和平臺別再消費她、營銷“少女感”了!章子怡說自己出演角色的時候,是38歲,跟“少女”沒有一點關系,表示自己很清醒。
那么問題來了,不清醒的是誰?讓三四十歲的演員,去出演十幾歲的少年少女,是對老戲骨的神化,還是對年輕演員的不信任?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