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萍(女,36歲):我的兒子10歲了,最近總說不想吃飯,還說肚子痛,不能上學去。我以為他是消化系統有問題,就帶孩子去醫院看了,醫院給出了住院觀察的診斷。后來各種檢查都做了,結果也沒發現什么病變。我和老公不放心,又轉到其他大醫院繼續住院檢查,可是依然沒有發現生理問題。這樣折騰了半個多月,我對孩子說,如果你病好了,爸爸媽媽就答應帶你去新疆騎馬、看草原去。說也奇怪,孩子竟然說自己不難受了,可以出院了。醫生告訴我們,應該是孩子的心理出了問題,需要找心理咨詢師解決。我想知道,我的兒子究竟怎么了?

丁源玉(心理專家):為了摸清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我決定和讓孩子單獨面談。我讓他先畫一幅畫,就畫自己的家人,看看在他心里家人的關系質量。看到小男孩將一家人畫得完全擠成一團,幾乎要重疊在一起,我便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這樣一段經歷:那段時間,父母太忙沒時間帶他,就讓他住在親戚家里,親戚生氣了就會責罵這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交流時,談到孩子在親戚家里長大,可能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問題,父母都不同意這種觀點,還說這個親戚已經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做人得學會感恩,哪能抱怨對方?
其實,父母看問題的角度正是孩子發生問題的原因,因為在父母看來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孩子心里壓抑卻無處訴說,孩子內心的感受和委屈是無人能懂的。父母從沒有想過孩子的內心有寄人籬下的心理體驗,父母反而是把孩子的感受打壓下去,不允許孩子釋放情感。孩子的心理訴求是得到溫暖和理解,可父母卻在和孩子講道理,一個在談情,一個在說理,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這種心理上的關系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和疏通,孩子就不是肚子痛的問題了,而是會演變為抑郁狀態,更進一步的壓抑也可能會發展成情感性精神障礙。
這是家長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繼續保持目前的關系,會阻礙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會為更深的身心障礙埋下伏筆。同時這樣下去也會改變孩子應對情緒的方式,他假裝是不在意,實際卻把真實的情感隱藏到潛意識里面,逐漸形成雙面人,成為詞不達意、話不對口的人,嚴重的還會發生青春期精神分裂癥。
你家的孩子也有過類似情況嗎?你是怎么關注孩子內心感受的?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