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場嘉賓】

陳值娥,青島六十八中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島市教學能手,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市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專家。
摸底考試不理想怎么辦?
家長:孩子上初二,最近幾次摸底考試成績很不理想,月考從班級前15名,落到了35名,父母沒少批評孩子,但感覺效果不理想,該怎么辦?
陳值娥:孩子考試成績連續退步,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挫敗感,對學習失去信心,父母首先要調整自身情緒,而且平時的考試不是用來判斷孩子“好”與“不好”的,而是幫助孩子明晰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后續學習。其次要安撫孩子,發現優勢與潛力,給予希望。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盡量不要批評,而是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安撫孩子。同時,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潛能,發現自己努力學習、考得好的科目或題目,給予孩子希望,點燃其全力以赴、努力拼搏的動力和信心。另外,與孩子一起科學分析試卷,探討成績下降的原因,從努力程度、時間管理、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偶發事件、考試難度等多維度進行客觀分析,找準問題,提供支持,鼓勵協助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落實行動克服障礙,逐步進入高效地學習狀態。

孩子迷上玩手機游戲怎么辦?
家長:孩子上初三,迷上了玩手機游戲。經常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孩子自己也挺自責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什么辦法能改變嗎?
陳值娥:孩子自責說明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有改變的意愿。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引導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合理使用手機,激發、調動內在力量,獲得掌控感,逐步降低手機游戲的迷戀程度。其次,營造氛圍,制定計劃、強化積極行為。消除誘發因素,盡量不讓孩子單獨接觸手機,同時家人也少使用手機。與孩子共同制定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計劃,孩子自主執行,父母適度監督。當孩子出現學習、運動、閱讀等遠離手機的積極行為時,父母要及時進行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行為模式。
另外,父母要洞悉孩子喜歡玩游戲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內在需求才是擺脫手機游戲的突破口。壓力大、缺少歸屬感、無法獲得成就感、價值感是很多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幫助孩子采用適當的方式理性減壓、尋找有益的滿足自身需求的替代活動,慢慢地就能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擺脫手機游戲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可能會出現 “反彈”的心理準備,不能因為一時的反彈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而是要多肯定孩子的積極表現,提升其自控力遠離手機游戲。(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