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研究員王靜:
建立排水管網“共建共管”模式

排水官網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城市排漬防澇的重要工程,對消除和及時減少城市路面積水、合流制管道溢流等發揮著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市政排水管網設施的建設需求加大。現有的排水管網由于建設區域的分布、老舊管網結構和功能性存在的缺陷,未能真正做到雨污分流,導致污水收集率低,強降雨時排水管網壓力過大,直接影響了道路交通、居民生活和生活污水的收集效能。
如何有效緩解汛期內澇,提升我市排水設施運行效率和生活污水收集效能?對此,市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研究員王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城市管網、地下排水系統的升級改造。應建立完善城市排水管網綜合電子信息系統,開展排水管網勘察清理,摸清雨污水管道、明溝、暗渠的管徑及流向。在現有排水管網系統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對排水設施進行提升,啟動管網修復改造工程,實施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讓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應延伸至居民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的每家每戶,杜絕陽臺排水雨污合流。實施雨污錯接混接改造,修復破損管網,疏通淤塞管段,堵住外來水倒灌及入滲通道。
二是,結合國家對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推廣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用于綠化、景觀、道路沖沖洗等,降低資源消耗,實現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推進排水深隧研究,將修建深隧、改造淺管和清淤河道銜接起來,適時啟動試驗段建設,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汛排澇系統。
三是,建立排水管網精細化管理和養護機制及“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增加管護保障資金,加強管網建設、運行、疏通、維護全過程監管,重視后期維護保養管理,加快人才培養,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文 殷亞煒/圖)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