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即墨區緊緊圍繞創建體育強區這一主線,堅持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共同推進的工作思路,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績:學生體質明顯增強,爆發力、柔韌性、力量、耐力、速度等身體素質指標逐年提高;連續多年在青島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和青島市田徑錦標賽在十區市中位列團體總分第一名;在青島市第四屆運動會中獲得金牌、總分、獎牌榜三個冠軍。
創新體制突破發展瓶頸
為了最大效益發揮教育體育資源,促進即墨體育事業特別是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激發競技體育活力,從2005年開始,即墨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教體結合,使學校體育工作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整合教育體育機制。即墨區從有利于體育長久發展的目標出發,通過調查研究,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從即墨的實際出發,以教育體育的有效整合為總抓手,大膽探索和嘗試,走了一條自上而下的整合之路。即墨區實驗學校享有“省規范化學校”和“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學校”稱號,教學質量和教學設施堪稱即墨一流。2005年6月,即墨區政府決定將即墨區體校與即墨區實驗學校合并,實行一個學校兩個牌子,由即墨區實驗學校統一管理,實行三集中辦學(集中訓練、集中文化教學、集中食宿)。以強強聯合的途徑實現功能優化整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了教育體育的最大效益。

進行體制創新規范辦學。即墨區教體局采取調配和分流措施優化教師、教練員隊伍,將原體校工作比較出色的文化課教師和教練員合并到實驗學校,實行統一管理。文化課教師由實驗學校統一安排,加強對文化課教學日常規范的管理,制定了文化課教師教學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并與教師簽訂教學任務責任書。重視文化課的教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們研討如何根據體育生的特點搞好文化課的教學,進一步規范了體校的文化課教學秩序,提高了體育生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性。
全力創建體育特色校園
大力開展“體育特色項目學校”創建活動。即墨區基層學校均成立了校運動隊,每個班級相應成立班運動隊,定期召開全區業余訓練現場會,表彰先進,推廣典型,涌現出李林、袁軍賢等一大批業務素質強、樂于奉獻的體育領軍人物。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在全區中小學開展“體育特色項目學校”創建活動。目前即墨區共有15個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7個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8個青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全區學校設點布局,專門制定下發了設點布局文件,根據各學校特色和區位優勢在全區設點布局144處,全區學校成立業余訓練隊476支。在全區成立8個中心訓練組,組內單位定時組織對抗賽,開展訓練和教研活動,通過舉行對抗賽查找差距和不足,互促互進,共同提高。

外聘專業教練員進校園收效大。對一些師資薄弱的體育項目,即墨區加大外聘教練員引進力度。每年從退役運動員和優秀畢業生中招聘3~6名專業教練員充實體育教師隊伍。專業教練走進校園,填補了學校開展項目的空白,提高了學校體育教師帶訓的基本素養和專業水準,解決了體育教師在訓練上的壓力。
品牌賽事推動全民健身
以品牌賽事活動為依托,不斷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向縱深發展。目前,即墨區每年舉辦10余項國際、國內大型賽事,參與人數達數萬人次,世界水上摩托錦標賽、伊卡洛斯國際飛行節、全國室內女子五人制足球錦標賽、五人制足球中國足協杯賽、全國健美健身錦標賽等高規格賽事紛紛落戶即墨,逐漸形成了馬拉松、自行車、五人制足球、馬術、滑翔傘、健身健美等品牌賽事。世界水上摩托錦標賽形成了即墨區優勢海洋資源帶動水上運動發展的新模式,在推介宣傳青島海洋文化,搭建國際水上運動平臺,帶動海洋、體育產業發展等方面產生了綜合效應。通過舉辦大賽活動,鍛煉了隊伍,有力地推動了體育專業人才的。

每年組織舉辦區中小學生田徑、足球、籃球等17項比賽。即墨一中連續六年在青島市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青島市高中組第一名,即墨區連續多年獲得區市組團體總分第一名,2020年首次獲得三個組別冠軍。2020年青島市武術散打錦標賽,即墨區代表隊以8枚金牌,7枚銀牌,9枚銅牌,團體總分211分,在青島十區市中位列第一。新興中學在2020年青島市中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中獲得初中女子組第一名。在青島市第四屆體育大會橄欖球比賽中,即墨區獲得1個冠軍、1個亞軍,組隊代表青島市參加了山東省橄欖球錦標賽獲得冠軍。
堅持體教結合辦學思路

即墨區體校堅持管理為重、質量為本的辦學思路,注重抓好選才、訓練、輸送3個工作環節,著力于培養輸送有發展前途的高水平運動員,辦學水平跨入山東省縣級體校先進行列。先后獲得山東省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山東省業余訓練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現開展9個訓練項目,在崗教練員12名,擁有一支年輕化、業務素質高、敬業愛崗的隊伍。運動員常年在訓150人左右,每年向上級訓練單位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40人左右。積極爭取青島市水上項目訓練基地、青島市田徑項目訓練基地、青島市柔道項目訓練基地3個項目在該校掛牌,這些項目訓練基地的落戶極大推動了區體校優勢項目的發展。另外,體育中心先后投資改善教職員工的辦公條件、新建或改建了教室、訓練場館等,改善了辦學條件,所招收的運動員每天享受每學年初中生1250元和小學1000元的住校生補助。幾年來,區體校所走的“教體結合”之路,實現了雙方的合作共贏,摸索出了一條教體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面發展的新路子。
即墨區體育工作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堅持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相協調,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活動,持續推進體育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和市民消費,保持體育工作全面協調快速發展,使體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世杰)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