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副主任,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宏放
打造平臺、創新機制、強化生態建設,加大青島引才、用才力度

市人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副主任,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宏放關注青島市的引才工作。他說,城市間的“搶人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30余城出臺人才政策,多維度吸引人才資源。青島也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產才融合發展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他說,不久前,青島更是一次性出臺了六大人才新政,全力護航人才創新創業,信心和決心力度空前。從引進人才成果的維度來看,2019年和2020年兩年青島各引進各類人才25萬人,引才總量再創新高,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然而,孫宏放也指出,降低門檻引才只是種下“梧桐樹”的第一步,能留住、用好“金鳳凰”才是根本,這還需要有好的平臺、制度和環境,為人才創造良好的成長空間。就目前來看,人才招引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可以優化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對人才成長平臺的關注不足。引進人才是基礎,發揮價值是關鍵,平臺正是人才發揮其長處,進而創造價值的載體,是在解決“需要什么樣的人”、“怎么吸引人”之后,回答“能創造什么價值”的答題板。目前,青島市人才政策支持多集中在對人才本身以及中介機構方面,而鮮有對人才成長平臺的實質性支持政策和互動措施。第二,是對人才的考核管理不夠靈活。青島市將引進人才分為科技人才、教育人才、醫療衛生人才等十個類別,并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從推進人才引進工作來說,的確是一項好的制度。但是,申報和評估中存在唯學歷、唯年齡、唯職稱、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條件限制,項目管理人員編制、薪酬管理有太多條條框框,結題驗收需要各種經費支出證明材料,十分繁瑣。第三,是對人才生態的打造未形成合力。一個城市對人才的吸引,不僅僅體現在宜業方面,還在于宜居宜業宜樂宜游。青島市提出有競爭力的人才吸引政策、方便快捷而又貼心有溫度的人才服務、有力度的創新創業扶持等人才生態建設思想,是一個尊重人才、服務人才的美好構想。但實現這一構想,不僅需要在人才招引上下功夫,還需要全市通盤謀劃、相互促進,目前除了人才招引政策頗具競爭力,人才生活、發展軟環境政策不多且分散。
為此,孫宏放提出了相關建議。要加大對育才平臺的支持,出臺育才平臺鼓勵支持措施,支持各企事業單位、創新創業平臺為青島招引人才貢獻力量;對招引人才數量突出,被招引人才貢獻突出的單位給予榮譽稱號、現金獎勵、稅收優惠等獎勵;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海洋無人裝備等領域的人才平臺建設,采取上門服務、引才培訓、典型示范等多項措施加強互動,以大型企業、高校院所等科創平臺建設單位為核心,打造一批育才平臺。
要創新人才考核管理機制。建立鼓勵改革創新、寬容失敗的激勵機制和容錯免責機制,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實行信任管理,倡導科研誠信,對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依法實施,未違反科研誠信要求,且勤勉盡職、未謀取私利,不做負面評價,依法免除相關責任;科研經費由負責人自主管理,經費施行包干制,簡化預算編制、支撐明細等管理要求,簡化預算調整、外協和采購審批流程。
要強化人才生態建設。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宜樂宜游青島建設,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強化金融資本要素,在“人才貸”、“人才金”等先進做法的基礎上,構建能夠容納創業者、投資人、金融機構、政府等多元主體的聚合體系,既能保證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需求,又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強化人文環境要求,系統性提升人居生活環境,統籌解決人才及其家人醫療服務、子女入學、交通出行、文體娛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營造既有事業,又有生活的良好氛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孫麗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