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4日訊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率隊到深圳市坪山區就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展開立法調研。這一新興技術領域的法規擬于今年提請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面對新生事物,應持開放包容態度,城市要發展,就應該有著眼未來的前瞻性思維。
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先機
智能網聯汽車,簡單地說就是智能汽車和車聯網的融合產物,終極目標是實現無人駕駛。隨著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也被視為是智能手機之后的超級智能移動終端。位于坪山區金聯路的深圳市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范平臺,可以進行自動駕駛大巴實際體驗,不需要駕駛員操作,通過車輛搭載的傳感器、控制器等裝置,融合通信網絡技術,車輛就可以在測試區域平穩行駛,自動避讓障礙物,遇到紅燈減速停車。據了解,該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范平臺自去年運行以來,已建成2.6公里的封閉測試路段,為13家企業提供了測試服務,累計測試總里程18000多公里。今年,該平臺還將建成半開放測試區和開放測試區,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更好的測試環境。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已超過4000家,其中約兩成分布在深圳。

早在去年8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就聯合印發《深圳市關于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的指導意見》,深圳將由點及面逐步開放更多更復雜道路環境,開展多場景多模式示范應用,逐步實現深圳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落地及商業化運營。《指導意見》的印發,將有力推動特定區域智能汽車測試運行及示范應用,加快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
立法目的是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盡管科技發展迅速,但是由于相關法律滯后,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落地困難重重。由于是無人自動駕駛,駕駛位并無駕駛員,這就違反了現行交通法規中關于駕駛者必須是自然人的規定。科技發展遭遇尷尬局面。而在立法調研座談會上,相關企業負責人紛紛提出意見建議,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遇到的問題,亟須盡快破除法律障礙。


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深圳擴寬經濟特區立法空間,并明確支持深圳在無人駕駛等領域開展立法先行先試,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將該立法列入今年的立法計劃當中。智能網聯汽車是一項新生事物,立法的目的是為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引導技術進步,規避安全風險,而不是束縛技術創新。安全監管與產業發展如何平衡,是這次立法的重點和難點。
有未來思維,站在未來謀劃今天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集合人工智能、通信工程、新能源汽車及公共交通的尖端人才為一身,創造性開發出公交場景下自動駕駛的感知融合、決策與控制、安全加密等核心技術,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公司自動駕駛技術具備完全國產及自主可控特性。“對于此類未來企業,深圳市政府、福田區政府的超前謀劃,著眼未來,從土地、政策、資金方面給予全方面、強有力的支持,讓深圳在無人駕駛巴士領域走在前列。”體悟實訓干部韓雷參觀海梁科技后頗有感觸,當看到海梁科技公司的成長性時,深圳福田區政府首先從最難的土地問題入手,給公司提供了免費的場站土地資源,在一個半月內平整硬化土地并交付公司使用,在寸土寸金的福田區,土地彰顯了深圳的決心和眼光。“在政策方面,深圳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初次進行無人駕駛實驗時,深圳交通和交警部門頂住壓力,開出了無人駕駛公交領域牌照,為實驗成功奠定了法律基礎和政策保障。”體悟實訓干部馬奎同樣感受到深圳政府對于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在資金方面,深圳巴士和廣東民營投資集團雙雙入股,用真金白銀給企業投了“贊成票”。

“深圳的眼光之長、服務之細、支持力度之大,對抓好青島的發展,大有啟發意義。”體悟實訓干部韓雷認為,從合肥投資京東方,到深圳入手無人駕駛,城市要發展,就應該有著眼未來的前瞻性思維。要以戰略眼光審視大勢和大局,認清機遇和挑戰,準確分析不利環境和有利條件,系統規劃相關工作,從而贏得發展的主動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