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5日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非法集資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欺騙誘導性不斷增強。為提升社區群眾防范非法集資的安全意識,1月15日,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嶗山分局聯合嶗山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金家嶺街道辦事處、民生銀行青島分行、青島新聞網在大埠東社區居委會組織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進社區活動,吸引了30余名網格員、群眾參加活動。
活動期間,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防范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專班民警向現場人員播放了防范非法集資視頻片,并作了防范非法集資詐騙專題宣傳培訓,深入剖析了當前非法集資活動的典型特征、表現形式、常見手段,并結合案例開展了有針對性的防范宣傳教育。民生銀行青島分行、嶗山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以情景劇展演、互動搶答、發放防范宣傳材料等形式向群眾普及防范非法集資常識,引導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理財觀念,警惕非法集資陷阱,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社區群眾紛紛表示,通過參加活動進一步認清了非法集資的實質和危害,在今后生活中會加強甄別防范,主動遠離非法集資詐騙,努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財產安全。
盡管非法集資的手段層出不窮,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非法集資行為人怎樣地包裝推出“投資理財”“互聯網金融理財”“金融互助理財”“地產理財”“股權理財”等理財產品,并承諾各種形式的高收益、高回報產品,投資者都需提高警惕。記住一句話“天上不會掉餡兒餅,高收益、高風險”、“你看中了他的高息,他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
一是承諾高額回報。不法分子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
二是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有的甚至組織免費旅游、考察等,騙取社會公眾信任。
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聘請明星代言、名人站臺,在各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廣告、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
四是利用親情誘騙。非法集資行為人,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業務員嘴里面叫著爺爺長奶奶短的,比自己的親孫子還親,比親兒子還孝順。老年人與兒女離得遠,常常感到孤獨,期盼親情,也成為犯罪分子鉆空子好機會。

●非法集資常見的“四個套路”
一是畫餅。非法集資人會編織一個或多個盡可能“高大上”的項目。以“新技術”、“新革命”、“新政策”、“區域鏈”、“虛擬貨幣”等為幌子,描繪一幅預期報酬豐厚的藍圖,把集資參與人的胃口“吊”起來,讓其產生“不容錯過”“機不可失”的錯覺。非法集資人一般會把“餅”畫大,盡可能吸引參與人眼球。
二是造勢。利用一切資源把聲勢做大。非法集資人通常會舉辦各種造勢活動,比如新聞發布會、產品推介會、現場觀摩會、體驗日活動、知識講座等;組織集體旅游、考察等,贈送米面油、話費等小禮品;大量展示各種或真或假的“技術認證”“獲獎證書”“政府批文”;公布一些領導視察影視資料,公司領導與政府官員、明星合影;故意把活動選在政府會議中心、禮堂進行,其場面之大、規格之高極具欺騙性。
三是吸金。想方設法套取你口袋里的錢。非法集資人通過返點、分紅,給參與人初嘗“甜頭”,使其相信把錢放在他那兒不僅有可觀的收入,而且比放在自己口袋里還安全,參與人不僅將自己的錢傾囊而出,還動員親友加入,集資金額越滾越大。
四是跑路。非法集資人往往會在“吸金”一段時間后跑路,或者因為原本就是“龐氏騙局”人去樓空,或者因為經營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集資參與人遭受慘重經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

●以下情形向公眾集資的,務必提高警惕
1、假冒民營銀行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
3、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等信息,誘騙群眾投資;
4、以“養老”的旗號,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
5、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
6、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

●防范非法集資:“四看三思等一夜”
四看:一看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二看宣傳內容,看宣傳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三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項目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二思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宣傳,一定要避免頭腦發熱,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熟人介紹、專家推薦,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