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6日訊 水文是水利的基礎,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2020年以來,青島市水文局大力推進水文基礎設施建設與測站規范化水平,把智慧水文站建設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初步建設形成了“一網、一庫、一圖、一平臺”的青島水文信息化建設體系,基本構建了“一部手機在手,水文信息全有”的信息化發展新格局。

市水文局以南村智慧水文站建設為帶動,制定《青島市“智慧水文站”建設方案》,自2020年起在全市國家基本水文站全面開展智慧水文站建設,進一步完善水文測站功能,實現基礎測站信息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目前完成了南村、嶗山水庫、膠南3處智慧水文站建設,采用“一站一策”方式,優化信息展示平臺建設與應用。即墨、產芝水庫、閘子3處智慧水文站建設根據水文設施工程建設進度正在有序推進。以智慧水文站建設為帶動,全市水文“點線面”信息化建設全面鋪開。

水文基礎設施建設與測站規范化水平得到有力提升。按期完成水毀工程建設及驗收、29處水文設施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及大沽河水文監測工程竣工驗收等建設任務。完成小沽河水文監測工程建設項目批復,將李村河水文監測工程列入李村河公園建設規劃。在提升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同時,全市水文測站組織管理、水文測報、新技術裝備應用、設施設備運行、安全生產等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2020年6月份,水利部水文司水文測報監督檢查工作組對南村水文站和嶗山水庫水文站監督檢查,結果評定為優秀等次。

防汛測報服務支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20年汛期洪水頻繁,全市水文系統加強值班值守,堅守一線,圓滿完成防汛水文測報任務。創新水情服務方式,暴雨洪水來臨前第一時間提供全市水庫抗洪能力分析;雨情信息實現青島市水文、水利、氣象等部門的統一整合。
水文服務空間和質量得到創新提升。進行水文服務支撐工作調研,制定服務支撐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方案,開展了水質、水量等監測評價;對全市納入名錄的河流開展“清四亂”巡河行動。加強與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管理局等單位的業務合作,承擔了青島市入河排污口核查、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水功能區區劃調整等項目的水質監測、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等項目的技術支撐工作。
水文應急組織及監測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面落實水利部關于做好防御超標準洪水的要求,編制《超標準洪水水文應急預案》、《超標準洪水水文應急監測方案》,開展超標準洪水應急監測演練、測洪演練,在應急監測機制運行、監測隊伍組織、監測方法更新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切實提高了全市水文系統應對超標準洪水的實戰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