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6日訊 網格,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亦是西海岸之治的“破題之鑰”,西海岸當前社會治理的好形勢,相當程度上得益于這小小的網格。日前,山東省委政法委、平安山東建設領導小組市域社會治理組公布2020年度全省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成果名單,“青島西海岸新區‘1234’模式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在眾多優秀成果中脫穎獲評。
一套體制穿針引線
織網要穿針引線,而找準針眼,方千線可穿。聚焦問題發現,西海岸新區獲批伊始就主動鋪設網格,勾勒基層治理網格架構。
“網格化治理之初,更多是為了發現問題,管理相對粗放、被動,經過這些年網格化治理的持續深入,‘1234’網格治理模式成功推行,過去傳統、被動的管理已經轉變為現代、主動的治理。”工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區社會治理中心主任車貴正告訴記者,總結西海岸“1234”網格治理模式,即:創建一套體制,實施兩個融合,強化三大支撐,完善四項機制。
強化頂層設計和基層改革聯動,西海岸在全國率先設立“區-鎮街-社區-網格”四級社會治理工作架構,區社會治理中心統籌,鎮街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和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為樞紐,社區社會治理服務工作站為依托,基層網格為管理單元的治理體系漸入畫來。
獨具特色、不斷完善創新的社會治理體制權責明晰、高效聯動、上下貫通、運轉靈活,使西海岸精心編織的這張“網”,不僅是一張辦事“網”,更是一張指揮“網”,激發出基層治理新動能。“十三五”期間,全區1300多名專職網格員累計排查各類矛盾隱患350余萬件,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區網格員堅守一線,共排查流動人口116萬人次,巡查重點場所16萬處,化解處置疫情隱患1000多件,“有事就找網格員”的社會效應日漸形成,新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兩融合、三支撐密實針腳
2020年,西海岸打響十二大攻堅戰,社會治理攻堅戰就是其中之一,并被賦予“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對網格化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辛安街道,一個借助微信建立起的“社區—網絡—樓棟—住戶”為主要架構的“微鄰里”網格服務體系,把全街22個網格細化到每個單元,搭建了274個微網格服務工作群,實現了網格員、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工作人員、居民等一體聯動。“‘微鄰里’將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精準對接到了每一個尋常百姓家,把服務群眾的‘網眼’織得更細了。”區社會治理中心網格管理中心副主任陳慶道介紹。
“微鄰里”無疑是西海岸密實針腳,在“網”繡出的一個精致“網眼”。這個“網眼”背后則映射出西海岸“兩融合”“三支撐”的“繡花功夫”。
“兩融合”,即推進多網融合、多元融合。多網融合方面,將全區劃分為183個管區、1309個社會治理網格,在每個網格建立起“1名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N名專業網格員”的組團化運行模式;多元融合方面,創新建立50萬元的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獎勵資金,以社會治理專職網格員為紐帶,創新建立網格“朋友圈”,目前全區共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網格治理工作群1400余個,凝聚各類社會力量達13萬余人。
“三支撐”,即抓好專職隊伍支撐、專項制度支撐、專業技術支撐:組織招聘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專職網格員1309名,實行星級管理,開展首屆社會治理專職網格員技能“大比武”;建立完善標準化網格管理規范,明確了網格員政策法律宣傳、社情民意采集等7項基本工作職責;開發建設互聯互通的社會治理平臺,匯聚全區220萬人口基本信息、26萬家企業信息、78類城市部件等基礎數據資源,整合社會治安等2.3萬路視頻監控,以及500萬條網格巡查和民生訴求數據,在網格終端實現數據共享和實時推送。
四項機制用好這張“網”
穿針引線、密實針腳,西海岸下足繡花功夫織好了這張“網”,那如何用好這張“網”?西海岸創新網格響應、網格聯動、網格督查、協同服務四項機制。“我們通過四項機制,實現了以網格為主導,‘條’‘塊’密切協作的網格化運行機制,大聯勤增強網格治理滲透力,將問題解決在基層網格里。”車貴正說。
“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在西海岸,網格員發現的問題隱患,分別由區、鎮街、管區三級進行研判、分辦、處置、反饋、核實,建立“1510”網格事項督辦機制,實現“格內事格內辦、簡單事群內辦、疑難事上報辦”。鎮街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定期組織專職網格員,協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部門開展集中行動,充分發揮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機動性、承載性和專業性特點,打造“聯動處置平臺、分析研判平臺、現場督辦平臺、政策宣傳平臺、便民服務平臺”五型工作站,實現多部門聯勤聯動。
西海岸還組建區級網格督查大隊,建立專職網格員常態化督查機制,對專職網格員的工作不定時視頻調度,問題現場反饋、一次性整改,形成“日監管臺賬、周工作分析”,督查情況定期下發通報,2020年共開展現場督查200余人次。全區網格員積極開展社情民意征集活動,通過網格巡查、入戶走訪調查等方式,梳理出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區物業管理、便民早餐等九大類問題,以及道路建設、醫療服務等五大類農村問題,分別交由相關部門承辦,推動區級層面陸續出臺便民早餐點建設、商品房精裝修、日租房管理、農村改廁等方面的若干惠民政策,一大批社會關切的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