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逐一頒發證書 校長囑咐四個“無論”
駐青高校首場畢業典禮“特別+暖心”
6月11日,駐青高校2020年度首場畢業典禮在青島理工大學舉行,該典禮首次采取主會場+分會場同步進行的模式,在嘉陵江路校區設主會場,市北校區、臨沂校區設分會場,全體師生線上+線下同步觀看。典禮上,青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亞軍等校領導分校區為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的每一位畢業生頒發了學歷及學位證書并合影留念,為莘莘學子本科階段的人生畫上厚實且圓滿的句號。
王亞軍向每一位學子頒發證書并合影
青島理工大學校長譚秀森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向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表示衷心祝賀,向一直以來關心和培育畢業生成長的家長和教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譚秀森發出祝福寄語和殷殷囑托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畢業生很特別,我們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寒假,部分實踐教學環節被中斷, 課程、論文答辯也只能在線上進行,還有部分畢業生未能返校;今年的畢業典禮很特別,學校首次在三個校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舉行畢業典禮,未能返校的同學們也可以在外地,通過5G信號360度全程觀看畢業典禮;今年的學校很特別,嘉陵江路新校區二期工程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年底將基本竣工。以主校區戰略轉移為標志,學校內涵建設將全面發力,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目標將加快實現。”譚秀森一連三個“特別”引發數萬師生家長們的共鳴,現場及大屏幕上響起熱烈掌聲。
嘉陵江路主會場
在同學們即將告別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時刻,譚秀森代表學校、代表教師們用四個“無論”深切寄語:一是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二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三是無論順境逆境,都不要忘記堅守和理性;四是無論自己如何優秀,都不要忘記團結與合作。
隨后, 教師代表、畢業生分別發言。畢業生代表表示無論走到哪里,身在何方,都將秉承“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和“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精神,做母校靚麗的名片,以青春之名,在社會發展、民族復興、母校繁榮的宏偉征程中書寫屬于理工青年的青春華章。
畢業生代表發言
典禮當日首發MV《在見理工,理工再見》,輔導員、班主任視頻寄語,精心設計的合影背景板,“私人定制”的印章、帆布包……青島理工大學教師們為畢業生們呈上的各式“畢業禮”讓同學們大呼“又美又暖”,同時也讓許多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的師生禁不住流下眼淚。
“這么美的校園,這么好的時光,感覺大學四年時光過得真快,承載了那么多青春的回憶。”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生錄取的商學院畢業生徐鵬旭正在準備國際注冊會計師的最后兩門考試,雖然備考日程緊張,但他仍然選擇回校和舍友們一起參加典禮,并一一與老師們擁抱合影。
“典禮上,周圍好多同學都紅了眼圈、流下眼淚,我也是好多次被戳中淚點。感謝母校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舉辦這樣一場意義特殊、充滿儀式感的畢業典禮,為我們的大學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理工人,永遠不會忘記這個追夢的地方。”徐鵬旭說。
市北校區分會場
今年的畢業典禮,青島理工大學采取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8小時內,2.2萬名各年級未返校學子、家長通過“5G+云+VR”全景直播,觀看了畢業典禮全程。
“畫面清晰,效果很贊!”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畢業生朱偉望因家事不得不提前離校,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觀看了畢業典禮直播,深深被學校的貼心與溫暖感動:“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跟母校說再見。母校為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創造了很好的平臺,對母校的感恩永存心間。真的很幸運,在大學四年里遇到了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同學們!”
記者了解到,老家廣東河源的朱偉望考取了北京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研究生,他對校長在典禮上的講話印象深刻:“校長的畢業寄語充滿溫情又鼓舞人心。這些祝福和叮嚀,將會激勵我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懈努力、繼續奔跑。”
臨沂校區分會場
家在貴州遵義的胡開英是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漢語言專業畢業生。因為遵義直飛青島的航班取消,她未能返校參加畢業典禮。11日一早,她和家人通過直播鏈接參加了“云典禮”。“雖然遠隔千里,但我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我們班的同學,認出了輔導員老師。”看到四年來朝夕相處的同學們身著學士服,上臺接過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胡開英說:“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們線下共享這一刻,有點遺憾,有點想哭,但更多的是祝福和感動。線下不能相擁告別,線上的重逢一樣動人。”
面對畢業,胡開英對母校、老師和同學都充滿了依戀和不舍:“四年時光里,收獲了知識、友誼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很開心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留下自己的印記,最不舍的是老師和同學們。”
記者了解到,今年,胡開英報名參加了西部計劃,正在等待進一步的遴選。“我報了三個意向地,分別是新疆建設兵團、內蒙古和貴州,從事的都是基礎教育工作。希望能夠為建設西部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辜負母校的培養。”她說。
私人訂制專屬印章
(青報全媒體 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曹玉潔 陳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