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9日訊 構建開放價值生態,集聚優勢創新要素,突破關鍵領域應用。在青島著力打造的創業城市生態中,涌現出了一批集聚了“政產學研金服用”各方資源要素的創新創業共同體,以在行業具備相當影響力和引領性的龍頭企業為核心,在一個個面向未來的產業領域,創新突破。
日前,青島市科技局公布了2020年青島市“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名單,5家牽頭單位脫穎而出。其中,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由青島海納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發起和牽頭,以包括海納云在內的6家核心運營管理機構為圓心,構建共同體生態,不斷向外擴大同心圓,鏈接更多企業、院所、聯盟、協會,在開放共享中搭建共創共贏生態。

瞄準行業痛點,構建開放生態
在剛剛結束的青島“兩會”上,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選題之一,“力爭建設智慧社區、智慧街區50個”也被寫入了2021年青島市的《政府工作報告》。
青島正在向智慧城市的未來加速奔跑,正在全面開放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需要具備智慧住區引領和建設能力的創新主體參與其中,以創新的生態,創新產品和服務,形成完備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當前,智慧城市尚處于起步階段,新型數字住區產業的發展也普遍存在痛點。從應用場景來看,場景碎片化突出,規模化應用不足,運營能力薄弱;從技術演進來看,核心技術積累不足,專業深耕能力薄弱,產業創新能力不強;從產業生態來看,缺乏開放合作的生態體系,受困于傳統的合作模式和利益格局,產業生態尚未形成,未形成產業服務聚合能力。
青島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就是迎面而上,解決這些痛點,構筑創新鏈和產業鏈鏈條完善、融通發展、良性循環的開放價值生態,保障青島數字經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產業提質升級提供創新引擎。
海納云響應青島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整合新型數字住區優勢資源,聯手青島理工大學、青島鵬海軟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計算技術研究院、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產城創集團有限公司等建設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通過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補足技術短板,通過場景融合創新中心建設形成融合解決方案,打通行業,通過產業生態融合創新中心創建生態,通過培育孵化創新中心來加速轉化。力爭完成探索出具有行業特色的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生態模式等四個任務。
這是一種全新的體制機制,充分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各方的優勢互補與跨界合作,依托科技支撐構筑良性循環的開放價值生態。

發揮磁石效應,打造引領示范
要想形成全產業鏈的協同生態,意味著這個創新創業共同體需要具備一個強力“磁石”,足以吸引聚合“政產學研金服用”各方面的優質要素。
在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里,這正是海納云所扮演的角色。
市科技局發布的《建設方案》中明確要求,牽頭企業要有自研物聯網平臺產品以及國家級知識產權。
海納云是海爾集團旗下專業的物聯網智慧社區/園區生態平臺,從成立之初就緊緊圍繞數字住區的建設,力求突破。基于海納云AIoT物聯網平臺,海納云為新型數字住區“城市微單元”提供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聯網大數據運營服務等一站式、全場景化解決方案。
“創新”根植在海納云的基因里,也讓海納云在全球和全國層面上贏得了行業的話語權。目前,海納云已經參與制定了智慧住區領域2項國際標準、多項國家標準,成功打造中國綠色智慧社區標準應用試點,成為了中國綠色智慧社區推廣秘書處。
共同打造青島市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其中包括全球領先的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科技部現代服務業領域首個社區生活圈項目承擔單位、全國首個基于BIM技術的云端城市建筑運營管理平臺建設方等行業核心要素。
在海納云建成的新型數字住區先行區——海爾·云谷數字住區,以AIoT、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為數字底座,海納云為打造了一個線上的數字孿生住區,對住區的人、車、資產設施進行全聯接,實現數據全融合、狀態全可視、業務全可管、事件全可控。海納云將平臺化管理貫穿住區全生命周期,打造智慧方案、智慧建造和智慧運營平臺三位一體自迭代智慧平臺,通過無縫場景解決方案覆蓋企業的規劃、設計、施工、交付、運維五大環節的全生命周期,覆蓋21大場景和160個子場景。
一組數據直觀體現數字賦能住區成效:經過綠色運營,海爾·云谷數字住區能源消耗降低20%、報修率下降86%、人工成本降低16%,運營成本降低20%。
構建百億產業集群,提升城市智慧能級
物聯網時代,任何一個領域的產品和服務都不是單靠一家企業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智慧住區這樣與用戶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領域,需要全方位的資源共同服務,提供最佳體驗。
這就是為什么海納云提出打造物聯網生態品牌。延續生態品牌的思路運營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海納云正在打造一個開放的大生態,實現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培養、企業孵化、產業提升等各功能有機聚合。

對接“政”,共同體以海納云AIoT物聯網平臺作為核心支撐,對接政府政策及行業核心要素,打造四位一體的產業賦能體系建設;聯通“產學研”打通“金”,共同體以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去對接產學研,把產業需求通過院校以及科研機構做技術研發,依托海創匯的企業培育孵化創新中心去對接金資源,進一步加速產業的孵化,產出4個協同創新中心、4個服務平臺、1個孵化基地、1個產城創示范園區和1個基金,最終形成服務場景的融合解決方案創新,實現新型數字住區產業生態融合,帶動全產業鏈提升,打造百億級的產業集群。
依托共同體的建設,海納云將攜手創新伙伴們,圍繞新型數字住區,突破ToC、ToB、ToG和ToT的全端場景創新和全棧技術創新,形成創新生態體系。
這樣的生態聚合,會在不斷拓展的住區場景中產生全新的“化學反應”。海納云與青島理工大學攜手,搭建了首個基于BIM技術的云端城市建筑運營管理平臺。在智慧停車場景,BIM研發團隊又與ETC、捷順等合作,建設停車管理系統,解決住區內外部人員停車、尋車、訪客引導及無感通行等具體場景的應用難題,提升住區停車體驗。
從一個場景衍生到一組場景,生態聚合形成了場景解決方案的矩陣,推動智慧住區領域不斷創新。
可以預見的是,三年的建設期后,以海納云為引領的新型智慧住區共同體,將撬動整個城市智慧能級的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