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至!
市北擘畫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藍圖

■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規劃圖。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RCEP簽署對于中國的意義,不亞于當年加入WTO。
時間定格在2020年11月15日,歷時八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這一天正式簽署,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
從國家層面,RCEP的簽署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于城市而言,RCEP的簽署則讓經濟外向型城市,擁有了更多配置要素的主動權,戰略地位愈加凸顯。
那么,作為開放型港口城市,青島如何搶抓風口,放大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市北區勇立潮頭、向海而興,提出以郵輪港區為“核心”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

■青島中央商務區。
鎖定國家戰略,搶抓RCEP新風口
近年來,國家戰略與發展機遇在青島疊加。從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青島歷史性地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事實證明,影響區域發展的因素很多,國家戰略的賦能至關重要。毫無疑問,RCEP的簽署,是青島推動格局重塑、實現進位趕超的又一絕佳機遇。
RCEP簽署,與青島經貿往來較為頻繁的東盟、日韓等國在列,為城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拓寬貿易通道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原本并沒有自貿協定的中日、日韓之間也建立起了新的自貿伙伴關系,特別是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與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這是一項歷史性的突破,也是中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的經濟體達成雙邊關稅減讓。而在中日韓三國的版圖中,青島處于一個極其關鍵的位置,與日本、韓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貿往來密切。
在全國開放大局中,青島開放的比較優勢就是對外面向“一帶一路”、面向日韓,對內引領山東、引領黃河流域??梢灶A見的是,RCEP的簽署將進一步放大青島作為“雙節點”城市的價值,助推青島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加快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風從海上來,新機遇呼喚新支點。
市北區是青島城市發展的原點,是港口、金融、工商業等的策源地。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風口,市北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RCEP簽署僅15天后,便以郵輪港區為“核心”擘畫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發展藍圖,助力青島打造面向RCEP成員國深度開放發展的新支點城市。
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規劃北至舞陽路,東至重慶南路—四流南路—膠濟鐵路—延安三路,南至市北區南邊界,西至膠州灣,總面積約34.2平方公里,建設“一核兩廊五片區”。其中,“一核”為郵輪港區核心區,“兩廊”為濱海產業創新走廊、濱河(李村河-張村河)創新發展走廊,“五片區”包括歷史文化記憶示范片區以及人工智能、大健康、跨國企業區域總部、高端新材料等4個千畝產業集聚區。
面向膠州灣,市北區已然成為青島航向未來百年的新引擎。
硬核規劃,打造灣區新增長極
34.2平方公里的RCEP試驗基地是青島沿海沿灣沿河最寶貴、最優勢的資源,是市北區開放發展的“前沿”。
從市北區版圖來看,RCEP試驗基地的發展邏輯是——以市北區全域為腹地,向海而興,沿灣“北拓”。市北全域的每條街道、每個園區、每棟樓宇都是“腹地”支撐,要通過RCEP試驗基地建設,擁抱膠州灣、融合港產城、聯動陸海河,高質量打造膠州灣區域新增長極,在“十四五”時期塑成國際合作新平臺、對外開放新高地、創新發展新樣板。
將其放大到整個青島版圖上,RCEP試驗基地則與上合示范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互為犄角,形成“品”字形結構。其實,從青島的城市發展格局來看,新一輪對外開放為膠州灣西岸、北岸崛起注入了強勁動力,但東岸主城區發展相對較慢,環膠州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搞活東岸主城區成為青島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的一項課題。由此可見,建設RCEP試驗基地,將為膠州灣東岸城區發展注入新的空間、動能和活力。未來,RCEP試驗基地與上合示范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將三點成面、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引爆灣區,共同構成青島新一輪開放發展的格局,引領青島全域縱深開放。
面對歷史性機遇,市北區為何敢于最先響應,將自身放置于青島開放發展的最前沿?自信源于“港產城”等優渥的資源稟賦和肥沃的“土壤”。
大港是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發展原點,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的更新改造作為事關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頂格推進;市北區擁有亞洲最大豪華客貨輪“新金橋5號”,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等航運科研機構及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位于主城核心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各類要素流動和集聚效應凸顯;老城區改造釋放的40多萬平方米土地資源和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宇資源,以及全區重點規劃打造的六個“千畝量級”的產業集聚區等支撐載體,這些都讓市北區打造RCEP試驗基地底氣十足。
圍繞加快推進郵輪港區更新改造和RCEP試驗基地建設,市北區列出新年目標——于年底前完成探海坊、居海坊的控規及修詳規編制,通海坊、尚海坊控規形成初步編制成果;聚焦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重點產業創新發展需要,加快推動設立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青島航運交易所等核心機構,爭取“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發展一個,輻射一片”。
乘著RCEP試驗基地的東風,以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為“引爆點”,市北區精選的5大產業賽場、17條產業賽道將聚勢而強、全面突破,預計到2022年基本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生態完善、效益明顯的產業發展格局。
創新機制,重塑發展新生態
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市北區與RCEP這一國家戰略相擁,讓城區未來的發展充滿了無限想象。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謀定”之后,如何務實作為,將RCEP試驗基地的美好藍圖落地為“施工圖”,推動RCEP試驗基地建設破題開篇?
為了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在RCEP試驗基地啟動之初,市北區就創新提出“八個一”工作機制,即每年舉辦一場RCEP高峰論壇,制定一張產業生態全景導圖,實行一套“指揮部+平臺公司+專業運營公司”架構,聯合一批大學開展技術合作,明確一組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出臺一組集成性個性化政策,配置一個行業或智庫支持,完善一組功能配套,直擊痛點,組合發力。
誠然,RCEP是個大概念,它指向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強調的是國際間經貿往來合作。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市北既有港、產、城等優勢基礎,也面臨老城區轉型發展的難題和困惑,問題直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干部隊伍、城市綜合品質等方面。市北區急需“補課”!
經過半個多月的醞釀,市北區進一步細化RCEP試驗基地的發展路徑,印發《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行動方案》,列出“課程表”,提出提升產業結構國際化水平、提升產業生態國際化水平、提升市場主體國際化水平、提升資源配置國際化水平、提升規劃建設國際化水平、提升園區運營國際化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國際化水平、提升政務服務國際化水平、提升干部素質國際化水平、提升城市營銷國際化水平等“十大國際化工程”。按照計劃,市北區將圍繞“十大國際化工程”,研究梳理提升國際化水平的改革創新任務清單,盡快形成一批標志性、可復制推廣的成果。
由此來看,作為市北區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下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RCEP試驗基地建設不單單是項目、產業發展的概念,而是市北區全域擴大開放、集成創新、深化改革的總抓手;不僅關系當前,也關系長遠;不僅關系市北,也關系青島、關系山東;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風從海上來,弄潮正當時。站在新百年的起點,RCEP試驗基地必將會為百年港城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新的創新元素,營造新的產業生態,成為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靚麗新名片。
專家聲音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商會副會長張少剛:
建設RCEP試驗基地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嘗試,在合作機制上將廣泛吸引RCEP成員的參與,開放包容,群策群力;在合作領域上將兼顧貨物、服務和投資,博采眾長,突出重點。希望青島在政策對接上下先手棋,提前布局,先行先試,真正把自身建設成為國內參與RCEP的重要前沿和示范基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島研究院院長寇文煜:
RCEP試驗基地是在山東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引領膠東半島經濟圈及山東省各種積極因素在城市群加速集聚,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設RCEP試驗基地將有利于發揮青島在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有助于青島融入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通訊員 姜 娟)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