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8日訊 “我和我最后的倔強,吃不完決不投降”“吃多少點多少,拒絕浪費”“浪費沒面子,節約火鍋俠”……熱愛火鍋的平度市民李小莉這兩天發現附近的火鍋店新增很多有趣的宣傳標語。她表示,宣傳畫吸引人,口號幽默,服務員友好提醒,“這是第一次吃火鍋一點兒沒剩,朋友們都很盡興,愛上了這種剛剛好的狀態。”
著眼推動“文明用餐”“節儉用餐”,平度市文明辦發起“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倡議,得到經營業主的積極響應。“適量、適度成顧客點菜的新風尚,與以往相比,本周廚余垃圾明顯減少,這從側面證明了浪費可恥、節約為榮宣傳工作的成效。”平度一家火鍋負責人表示。
“勤儉之風要從娃娃抓起”,平度市文明辦精神文明建設科科長牟杰表示,為讓青少年繼承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平度市文明辦、螞蟻力量兒童義工團聯合開展了“節約一粒米,有愛一厘米”公益課堂,這場關于節約糧食的公益課堂計劃開展200余場,將惠及全市十幾萬中小學家庭。公益授課中,老師們通過數字、圖片、視頻等形式講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一粒米的能量,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饑餓”,課堂氛圍活潑,內容充實,效果明顯。
“一節公益課堂,將改掉孩子多年浪費糧食的陋習。”參與親子公益課堂的王永明說,這節課不僅讓衣暖飯飽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饑餓”,更讓他們回憶起自己為“一粒米”奮斗過的年代,以后將會和孩子互相監督,勤儉節約,做文明有德好市民。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改變和堅持。為鼓勵更多的市民響應倡議,平度市還開展“21天光盤打卡行動”,鼓勵市民每天堅持“光盤打卡”,每七天一“進階”,讓“光盤”成為市民從刻意到自然的轉變,“把飯菜吃光光”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和習慣。“堅持21天光盤打卡下來,意味著好習慣已經養成,也將獲得我們專屬活動徽章一枚。”螞蟻義工劉老師說。
“不要做太多,夠吃就行,少盛一點,不夠再加,他們爺倆現在頓頓飯都要叮囑我,我們家徹底改掉了多年以來‘剩一口’的壞習慣”。市民劉彩霞表示,買正好的菜,做正好的飯,“曬”最光的盤,已經成為她“朋友圈”的一種時尚,有很多同事、親戚甚至外地的朋友都加入“光盤打卡”的隊伍中,“曬光盤”讓“節約是美德,很光榮不丟人”成為共識。(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妮娜 通訊員 孫科強 楊愛萍)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