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建設推進有序。
14日上午,在海陽市鳳城街道垛山腳下的商業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塔吊林立、機械轟鳴,物料運送車輛川流不息,工人們忙碌的打樁、平整場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建設推進有序,目前投資1.3億元的技術廠房、火工品暫存庫、園區圍墻以及益港路北延工程已全面開工,確保2021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海陽航天產業發展辦公室工程部主任包維國說。
步入新的一年,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全力推進。目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產業園概念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一港三區”的空間布局和“2211”產業體系(2211即兩箭兩星、一云一館)已確立;航天產業制造園區1440畝土地規劃調整工作已完成,充分保障了園區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在發射母港建設上,火箭發射架及維修車間、辦公樓已交付使用;中國長征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海陽“東方航天港-零重”衛星產業基地三個項目已經落地。東方航天港已被列入全省“補短板、強弱項”重點工程,已申報國家“十四五”產業化項目,一期工程已申報山東省2021年重大項目。
如此重大的項目,最初源于一次火箭發射。2019年6月5日,CZ-11固體運載火箭依托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發射任務成功后,煙臺市有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希望加強地方政府與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充分依托煙臺的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發揮火箭院技術、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以海陽為主要承載,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立足航天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帶動產城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航天產業新城。
一發火箭打出一個航天港。自此,海陽航空航天產業“一飛沖天”,引領工業經濟邁向“高精尖”——
2020年11月22日,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征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志著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2020年12月2日,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簽約,拉開了“海陽制造”火箭的帷幕。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這也意味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將成為火箭生產制造及發射“雙料基地”。
隨即,海陽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簽訂空天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合作協議,東方航天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得以破題,讓東方航天港在“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的突破,向打造集海上發射、星箭研制、衛星應用、配套集成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這一戰略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一座城市既能海上發射,又能制造固體火箭,得益于海陽兼具海上發射“出海口”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優勢,更得益于全市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實干的精神。
搶抓火箭海上發射重大機遇,煙臺高點規劃、加速推進,在海陽18.6平方公里的航天產業園區里,規劃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制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三區”空間規劃布局。計劃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制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海陽將聚焦海上航天發射、星箭研發制造、高端裝備配套、空間信息應用、航天科教文旅、“航天+”創新體系六大方向,打造國內首個、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母港及國際級商業航天產業中心。”海陽市相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煙臺市將持續提升常態化發射保障能力,做好空間規劃及產業體系搭建,全力加快落戶項目建設進度。對于已簽約的空天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東方航天港-零重”衛星產業基地等13個項目,力爭盡快開工建設,形成壓茬推進的嶄新局面。同時,持續深化與國有重點航天院所和民營優勢航天企業合作,推動產業鏈條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星箭應用領域延伸,形成全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示范之城新優勢。(YMG全媒體記者 高少帥 通訊員 侯俊南 駱健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