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7月3日訊 在《世說新語》里,有這樣一個故事:張翰在齊都洛陽做官,看見秋風飄起,于是想起了老家吳中的美食莼菜羹和鱸魚膾。他說道:“人生貴在順心,怎么能遠離家鄉幾千里,在外做官追求名聲和爵位呢!”接著就坐上車回家了。
其實,張翰辭官倒不僅僅因為嘴饞莼羹鱸膾,但他確實喜歡鱸魚的鮮美。如今,大量走上百姓餐桌的鱸魚多數來自人工養殖,因為有些地區養殖水質較差、密度較大等緣故,鮮美程度大打折扣,普遍有一股土腥味。
青島自去年啟動了“南魚北養”項目,原本是為了調整養殖結構,滿足市民休漁期對活海水魚供應的需求,卻額外收獲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效果:經野化養殖的南方魚,不僅其品質與口味大幅提升,而且竟然逐漸褪去土腥味,達到野生海魚的口感。據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科技中心副主任韓兵介紹,近期,第一批次、75萬公斤的“野化魚”已陸續上市,據以往的銷售情況來看,鱸魚是其中最暢銷的品種。
南魚乘大型活體運輸船北上,“水土很服”
南魚北養,是一個多項選擇題。選擇哪些南方魚種?怎么把它們運回來?養在青島什么地方?如何進行管理?
在南方,福建省擁有較為先進的深海養殖平臺、南北魚類接力等現代漁業產業。去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赴福建連江、寧德兩市進行了實地考察,重點學習了大黃魚深海圍網生態養殖。經考察實際和理論分析,2019年,青島開始開展南魚北養示范項目,沿海岸線從北至南選擇了7個示范養殖點、36個深水抗風浪網箱,投放大黃魚、真鯛、鱸魚等南方優質魚種26萬余尾,最終在實踐中證明了南魚北養項目的可行。
26萬尾魚苗,如何從福建運到青島?參與相關流程的魯海豐海洋牧場負責人薛維強告訴記者,他們使用了大型活體運輸船?!斑\輸船上有10多個船艙,魚苗就暫時養在里面。為了保證艙內的海水質量,行駛過程中要隨時從船底更換海水,整艘運輸船就像一個移動的大網箱。”據悉,一路北上,南方魚苗逐漸適應了沿途所有海域的海水,死亡率極低。
▲大型活體運輸船
國內首創燈光誘餌技術,全程幾乎不需人工投餌
6月27日,青島引入第五批南魚北養魚類品種。5.5萬尾美國紅魚、包公、加吉(真鯛)來青入海,進入福強水產養殖場。據統計,截至目前,青島已累計投放90個深水抗風浪網箱、55萬尾魚種。
南魚入青,野化養殖的時間并不固定。薛維強表示,從福建進口的魚,有些已是半成品,可以根據需求隨時上市,而有些則可以養殖很久,比如鱸魚可越冬,去年的到現在已長到5斤多,增重3斤半。
南魚到達青島后,會迅速轉移至深水抗風浪網箱中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一般周長40米,除了高出海面1米的圍欄外,水下深度達7米。跟福建以飼料投喂進行養殖不同,青島的南方魚苗被投放在網箱中,全程幾乎不需人工投餌。網箱內深約3米的水中安裝了國內首創的太陽能發電集魚燈,通過燈光誘集周邊海域的浮游動物和小魚、小蝦等天然餌料,盡可能模擬野生環境,供養殖魚類追逐捕食,從而實現了綠色、節能、環保養殖。
▲青島正在大力推進“南魚北養”項目。
“野化養殖”魚類口感與品質提升明顯,產出效益翻倍
據韓兵介紹,經過3至5個月的“野化養殖”,養殖魚類基本能由1至1.5斤/尾生長到2至2.5斤/尾左右。目前市場上大黃魚的價格大約為15至20元/斤,真鯛和鱸魚20至25元/斤,經過“野化養殖”后,大黃魚平均價格可以達到100元/斤左右,最高時達到160元/斤,真鯛和鱸魚平均價格60元/斤,實現了產出效益翻倍。
同時,得益于“野化養殖”,處在網箱中的魚因需要自主、競爭捕食,所以大大增加了其運動量和活力。在外形上,它們與南方同品種魚類相比,顯得體型修長。經數據分析,其肥滿度降低,脂肪含量降低;魚肉內總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呈鮮味氨基酸含量、呈甘味氨基酸含量、DHA含量均升高,因此大幅提升了口感與品質,基本消減了土腥味。
韓兵說,在全新的海洋科技推動下,青島南魚北養項目已呈規?;?、效益化、生態化發展。“下一步,將出臺扶持政策,進一步推動‘南魚北養+燈光誘捕’養殖模式的推廣應用,力爭到2025年,實施深水網箱500個,養殖魚類年產量達到380萬公斤,年產值3.5億元,使其成為青島市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模板和新的經濟增長極。”(記者 李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