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市北區威海路2號老舊小區榮華小區的兩棟居民樓——1號樓、2號樓加裝電梯項目正式啟動,樓內的居民有了新盼頭:“再過兩個月,我們也能坐電梯上下樓啦。”
這兩棟居民樓加裝三部電梯后,將在一定程度上為行動不便的居民“解困”。接下來,街道社區還將在轄區推廣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項目,以期為更多居民出行帶來便利。

榮華小區1號樓。
裝電梯讓居民少爬幾層樓
1月21日上午,榮華小區1號樓、2號樓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開工儀式舉行,吸引了不少小區居民駐足。“每次爬上樓都累得氣喘吁吁,真的很不方便,有的住戶因為爬樓累,搬去別的地方住了。”市北區登州路街道人和路社區書記宋敏道出了居民歡迎加裝電梯的原因。
榮華小區建于2000年,當年是姜溝舊城改造項目。建立之初,建設方給居民樓配備了平臺,居民回家要先爬兩層至四層不等的樓梯到達平臺,再進入單元門繼續爬樓才能進家。這次加裝電梯的兩棟居民樓都配有4層樓高的平臺,如果居民住在2號樓的8樓,意味著要爬12層樓才能到家,想想就讓人頭疼。宋敏介紹,榮華小區共有9棟居民樓,住著1300多戶居民,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了三分之一。高高的平臺將很多老年人“困”在了家中。此次率先安裝三部電梯,預計最快兩個月后居民就能乘坐電梯上下平臺了。

居民回家要先爬平臺。
因地制宜確定裝“拐角”電梯
為何只有榮華小區1號樓、2號樓加裝電梯?記者了解到,在施工公司前期調研中,考慮到每棟居民樓的自身構造與周邊環境,選中了這兩棟居民樓先期試點。
和青島其他加裝電梯的居民樓不同,榮華小區的每棟居民樓都配有平臺,平臺之下是沿街的商鋪。為了方便居民上下樓,街道、社區、施工公司等多方協商后,確定了為平臺加裝電梯的方案。宋敏介紹,在平地上騰出區域加裝電梯,不能阻擋消防通道,綜合考慮后,最終選定了1號樓、2號樓先加裝電梯。據悉,1號樓有六個單元,共133戶;2號樓有4個單元,共112戶。
施工方青島安泰陽光電梯服務有限公司已為青島市部分老舊小區加裝了24部電梯,其中9部投入使用、7部準備交工。公司董事長竇典森介紹,根據榮華小區1號樓、2號樓的自身條件,計劃因地制宜安裝新式的“拐角”電梯,采用當前比較先進的插接式模塊化安裝技術,以最大限度地節省空間,避免影響采光。
半年從40戶到九成居民同意
加裝電梯前,宋敏和樓組長們一次次入戶跑腿,一個不落地征求居民們的建議和意見。直到儀式當天,他們還在為電梯奔走。“有更多的居民加入進來,大家平攤的錢就會更少一點。”
71歲的逄培蘭是樓組長,住在2號樓3單元,她所在的單元征得了居民100%的同意。“我還記得,第一次入戶時是夏天,我和熱心居民李師傅挨個敲門入戶,征求大家的意見。”老人告訴記者,第一次入戶整棟樓只有40多戶居民同意,有些房子出租了必須找到房東才行,還有的居民家敲不開門。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一次次爬樓,一次次上門溝通。借著人口普查的機會,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逄培蘭一道入戶,不厭其煩地溝通換來了越來越多居民的同意。“現在我們整棟樓九成居民都同意加裝電梯了。”逄培蘭高興地說。
據了解,加裝電梯每部的費用是40萬元,除去政府補貼,目前每戶居民需要平攤8000元左右。待電梯投入使用后,平攤費用的居民可打卡乘坐電梯,每年還需繳納500元左右的電梯維護費和電費。此次加裝電梯是登州路街道落實了《青島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辦法(征求意見稿)》的第一步,接下來還將多方聯合,繼續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實習生 欒丕煒 文/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