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臺激發創業動力,建載體培植創新沃土,推動關鍵要素聚合提質——
讓人才在青迸發更多創新活力
聚賢八方,千帆競發。創新創業在島城呈現風起云涌之勢。
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加持下的青島,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而開放就是在更大的市場空間中配置資源,就是要引進新的要素,創造新的組合。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青島各區市緊緊圍繞“15個攻勢”,“學深圳、趕深圳”,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創發展環境,搭平臺激創業動力,建載體培創新環境,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同時,通過平臺競合激發創新活力,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創造讓“喬木”參天、“灌木”茁壯、“小草”蔥郁的發展生態環境,讓各類人才在青島迸發出更多的創新靈感和更充沛的創新動力。
看見未來才能走向未來
“我很佩服青島引進院士、布局科技的眼光和魄力,感謝青島國際院士港把NPR新材料技術轉化為產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礦山工程巖體力學專家何滿潮在NPR(負泊松比效應)新材料項目首條智能生產線啟用時說。
NPR錨桿鋼新材料因具有無磁、高強、高韌、高均勻延伸,能夠適應大變形的特點,在能源礦山、交通隧道、抗震建筑和橋梁工程等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有望成為未來的“產業航母”。NPR鋼新材料專利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并在本溪鋼鐵(集團)南芬露天鐵礦、北京市地質研究所、三峽集團、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和山東省地震局等工程中應用和推廣。
只有看見未來,才能走向未來。何滿潮院士所說的“眼光和魄力”正折射出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
而建設青島國際院士港,是一個有視野的創新創意。
自2016年6月啟動打造以來,青島國際院士港從一個“無中生有”的創意,到全面起勢、多點開花,院士經濟生態體系逐步完善做實。在完成300萬平方米載體建設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各功能板塊建設。已有108名國內外知名院士在此“安家”,累計建成10個規范性院士實驗室,18個項目產出117種產品,獲授權專利110項,正在申請(已受理)專利117項。
這些院士項目新技術已展現出“硬核”科技力量。其中,甄崇禮院士領銜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實驗室、氫能與燃料電池系統關鍵零部件制造兩個項目,被納入《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成為山東省“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第一批)。燃料電池系統已進入整車應用測試。陳璞院士今年全年駐港工作,加快推進二次水系電池、小核酸抗腫瘤新藥研發2個產業化項目,其中年產60萬只的水系電池項目一、二期已啟動運營。
錨定目標乘勢而上、聚勢而強,青島國際院士港將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位一體的功能定位,持續做好“優化、規范、做實”三篇文章。
在探索形成了剛性引進院士(年駐港9個月以上)、全職院士、注冊院士以及咨詢院士等多層次合作機制的基礎上,聚焦主導產業方向,瞄準智慧新能源交通、氫能源利用、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生物醫藥領域,將積蓄的系統化創新能力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果,用三年時間打造1—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提高創新效率,厚植創新創業沃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突破要素瓶頸,優化資源配置。
“我們承擔著高新視頻先行先試使命。目前已簽約引進高新視頻產業鏈企業和機構55家,包括華為、京東方、捷成、浪潮等16家行業頭部企業和機構。”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的運營方——青島西發廣電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偉鵬說,園區為國家廣電總局目前在全國布局的唯一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由國家廣電總局和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三方共建,聯動創新效應凸顯——
與東方影都聯動發展。擁有40個國際標準化攝影棚,入駐影視企業超過400家、拍攝影視作品百余部,形成前棚拍攝、后臺制作發布的一體化產業體系。
部省聯動打造政策高地。國家廣電總局推動高新視頻領域便利化政策向園區集中,園區列入山東省重大產業平臺項目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項目,獲評省、市數字經濟試點園區和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
構建高新視頻生態圈。重點布局高新視頻內容產品創新、高新視頻云、硬件設備研發生產、應用集成創新、內容監測與數字版權服務五大產業板塊,形成涵蓋高新視頻生產、傳播和服務的端到端產業鏈。
目前,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與華為合作建設的國內首個影視工業化云制作平臺已上線試運營。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是國內功能最全的數字化虛擬攝影棚,已承接總投資10億元的《真假美猴王》線上拍攝。
同樣的創新聯動也在青島天安數碼城上演。“我們作為初創小企業,天安數碼城科技企業孵化器每年舉辦企業家圈層活動十幾次,還有對接海外產學研資源,為企業提供的科技成果線上交易平臺,對企業的聯動創新發展大有益處。”青島帕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武說,“孵化器為初創企業提供的公司代理注冊、財務記賬、審計、人才招聘等專業的創新創業服務,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成立短短5年,從事檢驗檢測智能化研究的帕特智能科技便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客戶已超100家,在山東省已實現信息化管理的檢驗檢測機構中市場占有率超過50%,多年穩居省內第一。
助力企業家完成創業“劇本”
“搞活”青島,關鍵靠科技創新,靠創新人才。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是創新成果的轉化、自我價值的實現。
“公司愿景是為全球用戶打造高品質的照明體驗和光環境生活,推動人們邁入全屋智能照明時代。”青島易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姜兆寧說。創業多年的他,一直聚焦智能照明領域的深度核心技術研發,對于公司前景,他描繪出了自己的“劇本”。
易來智能科技是位于青島國際創新園的一家企業,成立于2012年,主要從事智能照明相關產品的設計、研發、系統集成和銷售,擁有完整的智能照明產品線,包括家居照明、臺上照明、氛圍照明以及智能控制系統,具備光學、硬件設計、嵌入式系統、通信系統、智能手機APP、云平臺等的全方位研發能力。
短短8年,易來智能科技便以青島為總部,在深圳、杭州、香港等地以及美國、德國設立了多家子公司,實現業務全球覆蓋,并于2014年加入了小米生態鏈。智能照明產品已榮獲20次國際設計大獎,實現了德國IF獎、紅點獎、IDEA、優良設計獎4項大獎的全滿貫。公司業務一直保持100%以上的復合增長,全球累計出貨量突破2000萬件,產品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家庭和商業用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姜兆寧的“劇本”不止于此。近期,易來智能科技開啟IPO(首次公開募股)輔導,計劃申報科創板上市。
創業“劇本”的完成,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助力。“公司正在全力部署上市,嶗山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走訪了解上市進展、收集上市遇到的困難。為扶持企業上市,訂立上市‘一事一議’合作協議,幫助我們提前享受上市優惠政策,給予財政資金補助。”姜兆寧說,“今年公司因業務發展、人員擴充,辦公區域緊缺,區政府、創新園幾次走訪了解,積極協調,幫助我們租賃到合適的辦公場地,并給予房租優惠。”
從一個小細節可以看出青島在引才方面的溫度:易來智能科技從外地來青打拼的13名研發人員享受到了嶗山區的人才公寓政策,不僅緩解了企業的壓力,也讓這些年輕的人才在青島安身、安心、安業。
總建筑面積約91萬平方米的青島國際創新園有15座產業和創新樓宇,已入駐海爾COSMO、中科曙光、東華軟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約280家。與此同時,嶗山區還持續推出了高層次人才、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