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2日訊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觀海新聞記者從市南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2021年,市南區將縱深推進“15個攻勢”,圍繞科技引領、金融支撐、數字賦能,構建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牽引,現代金融、商貿商務、航運貿易、文化旅游等為重點的特色產業體系,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企業總部首選地、時尚消費(產業)目的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的區域發展目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入駐率達到80%,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政府引導技術轉移轉化基金,建設國際化成果轉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橙果工廠,轉移轉化國際科技成果20項以上,制定海外協同中心建設體系標準,建成1處海外協同中心。青島科學儀器產業園、58科創新經濟產業園開園,交通安全應急信息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加快建設特利爾清潔能源創新中心。建成青島市認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產生轉移轉化13項成果,引進人才(團隊)5個以上。
強化數字經濟賦能。支持海信集團建設面向“高質量好產品”工業數據智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1.2萬家以上。加快建設時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建設國際時尚產業園,引進企業30家以上,交易額達到5億元以上。持續打造國內首個建筑工程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進企業20家以上,交易額達到100億元以上。發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選樹10個以上具有行業先導性的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推進智慧停車、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企業互聯網平臺向全行業、跨地區、跨領域拓展。
圍繞現代金融、商貿商務等產業,加快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引進30家企業區域性總部(機構),啟動樓宇經濟“強基行動”,海天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基地正式運營,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引進1家上市公司和10家高成長性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等新業態,推動意才合資證券等重點項目落戶,新增金融機構及企業60家,爭取數字貨幣運用試點。發展航運科技、船舶交易等業態,支持山東港口科技大廈建設,鼓勵中外運“箱滿艙”、鴻亞潤達“可信倉”等項目建設。
加快西部老城區復興步伐。濟南路全線通車。劈柴院二期、寧陽路街區、黃島路片區一期保護利用項目完工、對外開放。加快河南路、廣西路、曲阜路、山西路片區項目招商規劃建設。青島灣廣場項目拆除海潤大廈、華聯商廈等建筑,完成一期土地整理并推進招拍掛。中島組團項目加快推進規劃方案審批和土地整理,東平路項目開工建設。南島組團項目二期啟動全面建設。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修繕吉祥里等5處文保單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成果轉化。
積極落實“項目落地年”要求,推動總投資1239.59億元的76個項目加快建設。湛山廣場等12個項目竣工,延吉路5號、貴州路5號等6個項目主體完工,魯商中心等16個項目開工,香港西路52號等5個項目完成土地招拍掛。優化遠洋船員學院及周邊地塊空間規劃布局,推動配套中學建設。青島基石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區一期開工建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文 馬建東/圖)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