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市北區的李大爺聽信“高科技”保健品的神奇療效,花兩萬多元購買了“紅外床墊”治療糖尿病,結果險釀意外,最終用法律手段維權成功。
【事件回放】
“紅外床墊”治病險釀意外
87歲李大爺有一天在遛彎曬太陽的時候遇到小區鄰居,鄰居說有醫療專家團來免費講座,去了還有禮品贈送,李大爺一時心動就參加了講座。講座上,“大醫院”來的“醫療專家”侃侃而談,拍著胸脯保證出售的保健品是采用先進技術,能讓糖尿病人不打針,不吃藥,血糖還能降,李大爺以為遇到了救星,直接拍板要了兩萬塊錢的“紅外床墊”,當場付款。
李大爺信心十足地枕著床墊,甚至還把降糖藥給停了。這可闖了大禍,李大爺血糖一路升高,還引起了并發癥,差點暈倒在小區里,幸虧鄰居幫忙才把李大爺送去醫院。李大爺出院后越想越不對,聯系了律師,律師將“紅外床墊”送檢,發現就是一個能夠輕微發熱的普通床墊,總共也就價值百余元。在律師的幫助下,李大爺起訴了出售保健品的公司,并最終獲得退款與賠償。
【專家解答】
出場嘉賓:山東江河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立文
學會利用平臺驗明對方“身份”
張立文律師經辦過較多類似案件,關于如何甄別虛假的保健品,他給出了以下建議:首先針對保健品產品本身,我國有“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這一官方的信息發布平臺,可以在電腦上直接搜索“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出現了有國徽的界面之后,再在搜索框里填寫保健品的名稱,點擊查詢就可以看到合法注冊的保健品的信息、生產廠家、功能。如果一樣保健品在這里無法被查到,那么大概率就是未經注冊的虛假產品;如果查詢到的信息和現場出售的保健品有很大出入的,那么就很有可能是遇到了“李鬼”,是假冒大牌來坑害消費者的產品。

針對保健品銷售時的種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我們也可以利用國家的信息發布平臺進行查詢。例如很多推銷會、廣告上出現的號稱大醫院來的醫療專家,就可以通過國家衛健委的“醫生執業注冊信息查詢”平臺進行甄別。如果能夠查詢到對應的醫生信息,而且照片也能對得上,那么他的發言才具備可信度。如果是號稱來自北京、上海大醫院的醫生,但是卻查不到醫生執業注冊信息的,那基本上就是不法分子請來的 “演員”,都有固定的臺詞和劇本,他說的話聽起來再怎么像醫生的專業發言,也不能相信。
受騙上當及時用法律維權
在推銷保健品的過程中,很多不法分子會假借體檢的名義,哄騙老年人說身體出現了問題,需要購買保健品才能治愈,但不法分子給出的體檢結果,往往與真實情況頗有出入,會夸大一些病癥、甚至捏造一些病癥,給老年人大量的心理壓力,從而落入他們的陷阱。
如果已經購買了虛假的保健品,我們也不是只能吃啞巴虧的。根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至一百五十二條,簽訂合同時若有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利用當事人處于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當事人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
山東江河海律師事務所李鎧律師在代理李大爺的案件中,就引用了上述條款;因為李大爺購買兩萬元的天價床墊,是認為這個床墊可以改善糖尿病的癥狀。但經過檢查,這個床墊并不具備宣傳的治療糖尿病的功能,因此律師向法官申明,李大爺是遭受了欺詐,因此簽訂的床墊的買賣合同是對李大爺明顯不公平的,是可以撤銷的。
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在律師的指導下,李大爺找到了床墊的宣傳廣告,證明了出售床墊的廠家確實聲稱床墊能夠治療糖尿病,因此法院認定廠家存在銷售欺詐行為,判決廠家給李大爺額外六萬元的賠償金。(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