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3日訊 每天來自污水處理廠的數十萬噸高標準中水被排入到主城區的李村河、海泊河、張村河等城市河道中,通過生態補水實現清水潤城。今年我市又一個設計能力5萬噸/日的中水項目列入日程,日前城陽區“五水繞城”生態環境提升中水回用工程項目環評手續獲批,將利用處理后的中水補充墨水河等5條河流,持續改善城區水生態環境。
經過處理后的再生水補充到張村河中。
布局在我市各個角落的25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230.6萬噸,如果不加以有效利用,這些水將白白流入大海。污水經過再處理后,達到一定標準排入城市河道中,既涵養地下水,提升河道水質,又能變成常年流水潺潺、水清岸綠的生態幸福河道。為更好地完善城區生態體系,城陽區擬投資9794萬元建設“五水繞城”生態環境提升中水回用工程項目,將來自城陽污水處理廠二期處理后的尾水進一步處理后用于區域內墨水河、虹字河、小北曲河、南疃河、愛民河等生態補水,持續改善城區水生態環境,同時可為城陽區道路澆灑、綠化澆灌提供水源。

效果圖。
記者從城陽生態環境分局了解到,該項目建設規模5.0萬立方米/日的中水廠1座,將分兩期建設,并配套建設沿線中水干管約9800米和中水支管約10270米。目前該項目環評手續獲得批復,建成后中水水質將提升至類Ⅳ類后,作為河道補給用水排入墨水河等五條河流河道,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城市休閑游憩濱水場所。

我市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較早。青島水務集團在主城區的7家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設計能力為93.6萬噸,每天可作為再生水利用的設計值達47.6萬噸,目前中水回用率達到了50.8%,主要應用于河道生態補水、水源熱泵、園林綠化、道路沖洗、工業冷卻、建筑降塵等城市非飲用水領域。2020年主城區中水回用共計8034萬噸,同比增長22.66%,其中河道補水達到6943萬噸。海泊河、李村河、張村河等這些重要的城市河流,近年來經過綜合整治后都實現了華麗轉身,河道有流水,兩岸有風景,更是成了周邊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這都得益于市區7座污水處理廠再生水的充分利用。目前河道內各項水質指標良好,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國控斷面水質由原來的劣Ⅴ類水提升至地表Ⅴ水標準,河道的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