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過年,觀海君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紅火熱鬧的節日氛圍
而是被七大姑八大姨包圍盤問的恐懼

找工作了嗎?工作咋樣?能賺多少錢?

找對象了嗎?男(女)朋友長啥樣?有照片嗎?

結婚都好幾年了,啥時候準備生孩子啊?

你家孩子學習咋樣?能考多少分?

就連家庭聚個餐,都可能會被親戚點名:表演個節目吧!

雖然今年倡導就地過年
但是親朋好友的“關心問候”卻可以通過微信、qq等各種社交軟件送達

除了疲于應對親戚的連環盤問
本社恐星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想回答的問題,經常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不過,自從“糊弄學”問世,觀海君就再也不怕啦!

何為糊弄學?
糊弄學,是某平臺上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一種面對生活中難以推托之事或不能不答之事的技巧,幫助人們在不耗費過多精力的前提下,給出顯得不那么敷衍的回應。

該平臺“糊弄學小組”,近20萬人在組內分享自己的糊弄經驗

可以這樣糊弄


還可以這樣糊弄家長布置的“觀后感”


當你詞窮不知如何回復朋友的時候,你可以……
朋友的自拍:

朋友的安利:

朋友秀出的恩愛:

朋友的偶像:

朋友推薦的美食:

朋友推薦的劇集:

朋友新買的衣服:

實在不知道如何回復的時候,也可以包裝一下,把問題扔回去

當然,還有這些萬能的糊弄話術



你學會了嗎?

不過,糊弄也并不適用于所有場合……
不然,很容易翻車……




很多人可能在想:“糊弄”是個負面詞語,“糊弄學”是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其實不然
我們如今的生活節奏很快,每一天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事情
“糊弄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耗費較少精力又相對得體的做法
既照顧到了對方想要傾訴的情緒
又不會因為事情繁雜讓使得自己分身乏術

所以,“糊弄學”只不過是一種避免尷尬、回避正面沖突的“太極”話術
糊弄學≠不真誠

人民日報也曾針對“糊弄學”發表評論文章:
真正自稱“弄弄子”、研究“糊弄學”的人們,往往比其他人更加真誠用心地對待生活。
畢竟,敢于承認自己在“糊弄”本身就需要“知恥近乎勇”的魄力,討論在不同情境中如何節省精力、讓彼此都覺得可以接受,也算是在為當代的社會交往探索全新的邊界。

由此看來,“糊弄學”適用的是那些沒什么意義的事
比如不熟悉的人對你隱私的窺探
比如朋友跟你吐槽一些你難以共情的瑣事
比如七大姑八大姨一個又一個的八卦問題
比如鋪天蓋地的購物網站助力、砍價鏈接
再比如家長分享給你讓你認真閱讀的那些標題黨文章乃至謠言……

但是學習、作業、考試、工作等等,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事
需要大家認真對待

該努力時,絕不糊弄,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價值!
觀海君認為,人生苦短,適當的糊弄一下,也沒什么不可以~

觀海君綜合: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豆瓣、新浪微博用戶@神P手愛德華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