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5日訊 盡管學校里的課程已經進入學期尾聲,但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研二學生王臻卻“閑不下來”。在位于嶗山區的歌爾科技有限公司,王臻作為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一名實習生,正與企業一起忙著對接校企合作的事宜。
去年12月初,王臻通過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進入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找到正在招聘實習生的歌爾科技有限公司,經過簡歷篩選、企業面試,順利開始自己的企業實習。“研二之后,對于就業的事情關注也就多了起來,也想趁著現在的時間想提前進入企業實習歷練一下,學校的同學、師兄姐們交流時,大家普遍對這個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反饋不錯,我也就試了試。”王臻告訴記者,目前自己已經在歌爾科技有限公司實習了一個半月時間,“學習到了很多書本之外的知識,也讓自己對今后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讓青年學子們找到更多優質實習實訓崗位,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也幫助不少企業解決了“招人難”的問題。“平臺從去年4月開始試運行,我們就申請了李滄區青年見習基地,目前企業已經通過該平臺陸續招納了十余名見習生,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到20多封簡歷投遞。”青島佳家康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招聘主管杜云紅告訴記者。
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形勢,企業的線下招聘機會不多,招聘多“轉戰”在線上,“跟普通招聘網站相比,青島市人社局搭建的這個平臺更可信,”杜云紅表示,平臺利用大數據信息共享,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生學籍學歷信息實現了無紙化校驗,“這樣一來我們用人單位就能獲取認證、真實的個人信息,也讓我們的招聘崗位匹配度和應聘人員質量更高。”杜云紅表示,不僅如此,該平臺還專門設置了實習補貼申領通道,政府可以為實習基地企業承擔60%至70%的實習補貼。“截至目前,我們企業已經申領到幾萬元的實習補貼,也大大降低了我們企業的運行成本。”杜云紅表示,目前企業從平臺招聘的實習生大多在實習期結束后,選擇與企業達成長期勞動協議。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了解到,針對有假期實習計劃、在青求職意向的國內外普通高校、國內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在校生和畢業生,日前,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也啟動了“職海試航·筑夢青島”青年見習實習冬季專場招聘服務活動,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市公用建筑設計研究院、青特集團、黃海制藥、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等510家企事業單位參與,提供軟件工程師、計算機、人力資源等實習領域,幫助青年學生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通過由政府部門創建的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我們力爭實現用人單位、學校、見習實習人員的全方位鏈接,在涵蓋簡歷投遞、崗位對接等基本功能之外,也提供實習基地認證、見習補貼申報等一站式服務。”青島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實時比對的優勢,集就業社保查詢、工商注冊登記、學歷學籍確定、勞動違法記錄等全程線上校驗,更有利于規范見習管理、提高見習質量、擴大見習規模,暢通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在校生就業見習、實習實訓渠道。“截至目前,平臺已經有478多家實習實訓基地,累計發布了3.4萬見習實習崗位,目前已吸引了來自中國民航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等國內外百余所高校金6700余名大學生的青睞,大部分大學生通過平臺對接了見習實習崗位并順利到崗見習實習。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逐步提升青年崗位實踐和就業能力,實現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該負責人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