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美好的愛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但往往事與愿違。
好的愛情可遇不可求,了解一些潛規則是有必要的。
它能指導你更好地選擇戀人,讓你明白如何和戀人相處,也能幫助你在愛情中少走彎路。

a. 戀人對待你的方式,就是你對待自己的態度
同樣是談戀愛,為什么好戀人都是別人的,自己卻總遇人不淑?
人之所以缺乏安全感,是因為沒有發現自己的價值。
低價值感的人,往往對自己沒信心,把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戀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上。
骨子里自卑的人,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相處越久,越覺得索然無味。
而一個高價值感的人,必然光芒萬丈,他是不容許自己被怠慢的。
b. 無功接受對方貴重禮物,你在對方心中的分量就輕了
交往不久,沒有功勞就接受對方貴重的禮物,你在對方心中的分量就輕了。
茨威格說過:“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同理,戀人贈送的禮物,也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自己想要的禮物就自己去買,否則“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到頭來,只有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份兒。
c. 不要把愛情想得太純粹,門當戶對依然存在
我們看到過很多歌頌愛情的浪漫詩句,但實際上,愛情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純粹,無條件地去愛一個人只能算幻想。
我們愛一個人,肯定是因為對方能滿足自己某些需求,不管是視覺審美方面,還是物質財富方面,又或者是精神心靈方面;
甚至我們會希望靠婚姻一下子改變自己的階層,但又會根據自身的條件去揣度、調整目標。
要想找個好的對象,必須內外兼修,愛不愛是其次,配得上才是首位,畢竟,配得上,才會去談愛不愛。

d. 若想被珍惜,就不要輕易去說愛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當一個人大腦中有兩種認知相沖突時,心理就會處于緊張的失調狀態。
根據失調理論,達到同樣一個目標后,一個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的人會比那些輕易就達到目標的人更覺得珍貴。我們稱這一過程為“為努力進行辯護”。
同理,對方為了得到你的愛情,甘愿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中間屢屢受挫。此時,你對于他來說吸引力更大。
所以,若想被心儀的戀人珍惜,就不要先說愛,舍得讓他為你付出。
e. 付出不均衡的時候,愛情已變質
最好的愛情,就是相互付出,彼此都為對方行動,也能感受到對方的愛意,而付出不均衡的時候,愛情就變味了。
在戀愛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為你付出那么多,你為什么對我如此狠心?”
這是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在起作用,它指的是在一定條件下,持續地增加某一個變量,這種變量帶給人的滿足感會下降,通俗地說,就是物以稀為貴。
比如,你的戀人喜歡吃紅燒獅子頭,你給他第一次做,他會驚喜,但做的次數多了,他就膩了。
假如一個人總是在付出,另一個人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前者抱怨后者不愛自己,卻不知自己過多地付出終究會導致對方過多地索取。
f. 戀愛中,也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獨處
心理學上有個刺猬效應,兩個刺猬靠的太近,就會被刺痛。
遠了就不能取暖,找到合適的距離,既不會感到冷,也彼此舒服。
留出足夠的獨處時間,會讓你更具有活力和魅力,同時也更能享受和戀人在一起的時光。
在甜蜜陪伴和安心獨處間自由切換,會讓你的幸福感翻倍。
希望這6條潛規則能夠幫助想戀愛或戀愛中的你,衷心祝愿你收獲到溫馨美好的愛情。(彩虹/文)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遇到過其中的問題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