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8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華通集團獲悉,華通石川島停車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智造中心于近日揭牌,正式對外開放了高端停車裝備樣機展示庫。“這個展示庫主要面向客戶展示停車裝備樣機的性能優勢,這標志著我們的業務正式由前期技術改進、市場試水階段轉入全面市場開拓階段。” 華通石川島副總經理金磊說,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對引自日本的停車裝備技術進行了多項升級和改進,一直在探索日本進口高端停車裝備的國產化路徑,目前正式進入市場開拓階段。

華通石川島由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IHI運搬機械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定位于中高端智能車庫市場,主要生產SSP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EP塔式停車設備和SHL平面移動式停車設備。
金磊介紹,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的青島科技創新園地下車庫建設項目就是運用了SSP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技術,該技術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每輛車設定最優停車路徑。同時依據預先設定,系統將在車輛進出高峰期提高存取速度,在容車高峰期提高容車數量,在容車低谷期降低電力消耗和設備損耗,最大化提升停車效率。
IHI運搬機械株式會社的智能停車裝備世界領先,金磊介紹,華通石川島依托IHI先進的停車裝備技術進行了適應中國市場特點的技術升級與改造。“雖然日本IHI的技術很先進,但中國的建筑標準和市場需求都不一樣,所以前期我們做了大量的技術改進和市場調研工作。”

金磊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日本,消費者停車出場的最長等待時間平均為10分鐘,而在中國,這個等待時間的最高時長設計不能超過2分鐘。
“從10分鐘到2分鐘,這意味著我們在設備的軟件和硬件方面都要做升級改造。”金磊說,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華通石川島與日方從2018年底開始升級新的停車系統,將SSP-B型車庫的存取速度從原先的90秒/車縮短到了55秒/車,停車出場的理論時間由10分鐘縮短到了2分鐘。
另外,國內移動互聯網發達,消費者已習慣采用APP、微信等操作手段進行付款,對人機交互效率、無感化操作的要求更高,華通石川島在這方面也做了相關改進工作。
金磊透露,公司目前正在與深圳一家公司洽談推進智能停車建設項目。下一步,華通石川島將大力開拓國內及東南亞中高端智能車庫市場,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維保等為一體的智能停車裝備制造企業,將華通石川島制造中心建設成為停車裝備制造基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