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31日訊 臨近年關,青島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咨詢專線接線專家張靜一直忙個不停。“現在是特殊時期,有關家庭教育、家庭關系方面的咨詢特別多。有電話咨詢,也有見面咨詢,甚至還有連續多年保持聯系的,只要能幫助到別人,我覺得都是值得的。”張靜說。

自2011年起,張靜積極投身于島城志愿服務,并與其他志愿同行一起成立了“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預防和行業糾偏進行多元化服務。九年來,張靜的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5000余小時,直接或間接服務青少年2000余名,通過開展心理疏導和法治教育成功將逾百名有品行障礙或情緒問題的青少年引回正軌。
為幫助迷失青少年盡快回歸社會,張靜團隊從家庭、學校及社會(生活環境)三方面入手,積極協調相關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研發了“溫心少年養成手冊——心理普法系列課程”。課程剛開發出來后,為了能讓課程更加符合島城中小學和青少年需要,她親自聯系學校,和老師們一起邊講授課程邊積極收集學生、青少年以及老師家長反饋的意見,多次對課程進行優化,為解決學生和青少年的困惑、困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目前課程已遍及青島市100多所大中小學和80多個社區。同時,張靜團隊結合實際服務,通過心理專業知識經驗,創新研究出了一套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預防與行為糾偏服務模式——“溫心咨詢法(1+2模式)”,即一個主心理咨詢師負責青少年(案主)心理輔導,一個家庭心理輔導員負責家長的心理疏導,一個輔助心理輔導員負責調查學校及孩子生活環境的背景。這個服務模式在關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失依子女等青少年弱勢群體的行為糾偏和幫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三我”活動中,張靜及其團隊通過共青團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和市北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咨詢熱線,面向廣大青少年特別是重點青少年群體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等心理健康服務。在“三我”活動“六個十佳”評選中,張靜及其團隊的事跡入選了“十佳優秀好范例”提名。張靜說:“生在青島,長在青島,熱愛青島,建設青島。作為青島的一份子,能夠利用專業知識和經驗,認真傾聽青少年朋友們的心聲,努力化解其心中的不良情緒是我的榮幸。我將繼續努力,為青島奉獻自己的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