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護工成了“牛郎和織女”
山西呂梁夫妻過年堅守陪護崗位 每一次視頻電話都是小團圓
“中午吃了么,多吃點菜。”午飯后患者開始休息,郝平云才得空給丈夫王春曉打了一個視頻電話。互相聊了兩句家常,就匆匆掛斷了電話,下一次視頻電話要等到晚上8時以后。今年春節,這對來自山西呂梁的護工夫婦選擇留在青島過年。因工作原因,每一次視頻電話都是他們的小團圓。

同在青島仨月未見
一天24小時守候在病床旁,如家人一般無微不至地照顧患者,翻身、拍背、喂飯、如廁等親歷親為、事無巨細,這就是紫荊護理的護工郝平云夫婦每天的工作。無論患者的情況如何,陪護服務都不能打折扣。對待失能、半失能老人,護工所要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去照護。此次采訪,記者提前一天和郝平云約時間,第二天中午午飯的休息時間,才見到了她。郝平云的話不多,性格很爽朗。和丈夫視頻聊天時,聊幾句家常,就匆匆掛斷了電話。“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們都在中心醫院的病房干陪護,但很少見面,因為患者離不開人。”在新冠疫情發生后,各大醫院都加強了疫情防控管理,嚴格落實“一人一陪護”,郝平云和丈夫就過起了“牛郎和織女”般的日子。“我記得丈夫派到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的時候,還穿著短袖,轉眼都穿上羽絨服了。”郝平云算了算,夫妻倆已有三個月沒見過面。今年春節,夫妻倆還是無法團聚。“我們天天通視頻,這就相當于見面了。”郝平云說。

留在青島干勁十足
從2019年至今,郝平云已完成了40多個訂單,丈夫的訂單量緊隨其后。在紫荊護理青島市中心醫院護理部,夫妻倆是最讓人放心的金牌護工之一。“我不怕吃苦,照顧患者吃喝拉撒都沒問題。”之所以能把護工這份工作干好,和郝平云吃苦耐勞的性格分不開。在老家山西呂梁文水縣,郝平云在工廠打工,丈夫經營理發店。一雙兒女已成家立業,她帶的孫子也已上了幼兒園。工廠放假后,閑不住的郝平云參加了護理知識的培訓。從未離開過小村莊的她,在48歲鼓足勇氣來到了青島,成為了紫荊護理的一名護工。“老家沒有什么后顧之憂,青島是我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了,但是這一趟來的值。”郝平云到青島后,不久丈夫也緊隨她來到青島接受培訓,成為多對夫妻檔護工之一。
愛上青島收獲肯定
郝平云照顧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8歲,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她總會選擇采取最合適的護理方式。“有患者還沒住院,家屬已經提前聯系郝平云,問她有沒有檔期。”紫荊護理中心醫院項目部經理王延紅對郝平云贊譽有加。疫情發生之前,郝平云照護了一名81歲的老人,她患有腦梗偏癱在床,語言溝通不暢,護理起來難度很大。“我學著看她的眼色,從眼神中看出來老人要我做什么,逐漸地摸索出一套護理方案。”三個月后患者康復出院,流著淚拉著郝平云的手連連說,謝謝你。
第二次老人在城陽住院時,家屬直接打電話希望郝平云來照顧。“青島很好,在這里我們有了穩定的收入,比在老家務工務農賺得都多,攢下來的錢我們幫著兒子在老家買了樓房。”郝平云笑言,在青島這兩年,自己都長胖了十多斤。春節期間,夫妻倆雖在不同的醫院,但也會收到公司發放的年貨和慰問。“等著疫情結束了,我們想讓孩子們從山西來青島看看。”郝平云說。(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實習生 欒丕煒)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