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王鳳一 設計/徐稚媚
從此雪消風自軟,
梅花合讓柳條新。

資料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攝
今天22時59分,
我們將迎來“立春”。

資料圖。青島膠州濕地公園在冬日夕陽余暉中安靜而美麗,更顯古膠州風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健鵬 攝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代表四季輪回進入一個新的起始點。

資料圖。1月22日,嶗山巨峰游覽區現罕見云海奇觀。觀海攝影師 紀春章 攝
立春有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萬物從寒意蕭瑟的狀態中復蘇,
東風送暖,
冰雪消融,
大地回春。

資料圖。青島市南區大學路14號院里,一樹臘梅開得正旺。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雨欣 攝
二候蜇蟲始振
蟄居的蟲類在暖意召喚下漸漸蘇醒,
周而復始,四季輪回,
因為生命的堅韌,
腳踩的這片土地才愈加廣博、富有生機。

資料圖。動物園里的小松鼠。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
三候魚陟負冰
水底的魚群感知到陽氣,
仿佛要破冰而出,
踏水尋春,
盡覽這人間景色。

資料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邢志峰 攝
“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
“咬春”是立春日的習俗,
南方要吃春卷,
而北方一些地方則要吃蘿卜。

資料圖。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馬丙政 蘭昌云 王德彬
立春時節,春氣尚弱,
屬于冬日的“味道”尚未遠離,
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香氣四溢的炸串,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資料圖。泊里大集上售賣的吃食。觀海攝影師 遲珺 攝
春意踏著東風前行,緩緩抵達。
護肝是春季的養生重點,
尤其年節將近,
千萬記得,莫貪杯。

資料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我們從冰棱的融化尋找春天的足跡,
從柳枝梢頭看到春天已偷偷歸來,
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光終將離去,
“春”的味道愈加濃郁。

資料圖。花木市場銷售的名貴黃色蝴蝶蘭。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
不信你看
老手藝加持的花饃饃,
蘊含著幸福與快樂的年宵花,
“閑不住”的趕海漁家人,
都在熱情“迎春”。

資料圖。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張譯心 通訊員 招婷婷 劉素素
“立春”已至,春節就要來了!
記憶里泛黃的老街,
清晨飄來的果子香。

資料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
還有仰頭便能瞧見的香腸,
這是獨屬于家鄉的氣息。
也是屬于青島人,“年”的味道。

資料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
愛,留白不失綿長。
家,牽掛也是溫暖。

資料圖。紅澄澄金燦燦的燈籠和掛飾給寂寥的冬日增加了許多活力。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雨欣
家是萬家燈火里,為你不滅的那一盞。
年節來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
就地過年,暫緩歸鄉也是付出。

資料圖。2021年春運首日,受疫情影響,青島北站沒有了往年那般的“熱鬧”。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樊蓉 攝
你看,無數個他(她)們決心留青過年,
你看,公交免費乘,景點免費去,
過年期間的訂餐電話也都提前準備好,
只希望,留青過年的你們,一切都好。

資料圖。“這里最青島?青島是我家”溫暖留青行動啟動儀式現場,志愿者送“福”。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或許,離別的車站不像往日那般“擁擠”,
也許,家鄉的煙火氣只能暫時交給回憶。
但凝心聚力后的力量終將沖破所有陰霾和阻擋。
像冬無法阻擋春的腳步那般,
一路向光,無畏而往。

資料圖。觀海攝影師 張召杰 攝
一年之計在于春
韶光莫負
“觀海”與你共盼春歸大地!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