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晚,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一個錯字道歉了。這番道歉在引來戲謔的同時,也讓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心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當晚,“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發布致歉信稱,出版社文創部此前推出新年禮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中“有一個為錯字”。“我們為這次嚴重的工作失誤向各位顧客致以誠摯歉意,并深刻反省。”文章稱,出版社將全線下架錯版《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并對買到錯版產品的顧客進行退款等方式補償。
春節將至,正是福字等文創產品大賣的時候。人民文學出版社此前別出心裁,從著名書法家啟功的字體中選了五個福字,做成文創產品。然而,產品售出后,其中一個福字被質疑為“禍”字。于是網上迅速炸開了鍋,網友紛紛感慨:“原來文化出版社也可以沒文化的”“禍福相倚,這是行為藝術”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熱議之下,人民文學出版社公開承認,“我們對書法缺少專門研究”,通過向多位書法家求證,確認這個字的確錯了。于是,進行了道歉等一系列措施。
毫無疑問,堂堂大出版社,竟出這樣的錯誤,讓人感覺非常不應該。“福”與“禍”的草書字體有些相像,對于不懂書法的人來說,的確難以區分。但出版一款書法文創產品,為什么不多找幾位書法家給把把關、過過目?鬧出這樣的笑話來,顯得太輕佻了。

好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果斷進行道歉并做出了一系列承諾。這種知錯就改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錯了就是錯了,認錯永遠都比狡辯更得人心。網友也從質疑變成調侃。比如,“別扔,給我給我,我喜歡這個‘四福一禍’的含義,人生有時候需要給自己潑潑冷水”“因禍得福,和錯版郵票一樣,這‘錯版福’珍貴了”。
書法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近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年輕人的追捧,“國潮”風尚等便是明證。傳統文化娛樂化也漸漸成為一大趨勢。在互聯網時代這些都在所難免。但無論怎樣流行、怎樣娛樂,都應該對傳統文化保留一顆敬畏心,保有一條基本的底線。
尼爾·波茲曼在 《娛樂至死》中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當人們給傳統文化祛魅的同時,也要努力避免使其淪落為庸俗文化。其中,“是非不分”是最大的忌諱。
這些年,我們見過太多的偽文化、假古董。比如,地處南方的巍峨“長城”、不在陜西的“兵馬俑”軍陣;拆掉真古建,擴建一堆假古董;家中擺一個舊桌子,就敢說是“唐朝的文物”……這樣的亂象已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
必須再次強調,對我們安身立命的傳統文化,需要多一些敬畏,不要把一切都玩得像一個梗、像一場游戲。因為,那不是灑脫,是敗壞。(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