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已呈現低走之勢的 《吐槽大會》再度回歸,第五季的節目于上周日迎來首播,節目開篇就自曝槽點,易立競的“冷面”拷問不僅讓李誕頻頻摸索他那不長毛的聰明腦袋,也帶出了節目當下所面臨的收視與風評的尷尬。綜觀新一期《吐槽大會》,新意不足,話題老舊,刻意革新的賽制更像是換湯不換藥,難挽頹勢,反倒是吐槽界新人“彈殼”的橫空出世,以及伊能靜的亂入戰局引發了比節目本身更具熱度的討論,吐槽的底線與輸出的價值觀仍需要更具力量的表達與更為精心的打磨。

/ 直面爭議 /
更改賽制未收奇效
“你看《吐槽大會》的豆瓣評分了嗎? ”
“你知道《吐槽大會》越來越不好笑了嗎? ”
“你聽過評論說《吐槽大會》已經變成洗白大會了嗎? ”
《吐槽大會》第五季的開篇就伴隨著易立競的“奪命三連問”,節目發起人李誕直面爭議、自我剖析的勇氣倒也暗合了節目的吐槽主旨,而李誕給出的辦法就是更改賽制,其目的在于為了避免“一群不認識的人,假裝互相認識,互相洗白”。
刻意規避洗白的嫌疑,“自黑”成為救命稻草——向來以吐槽別人為樂的《吐槽大會》,這季一開場卻先讓嘉賓們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頗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絕:黃奕對自己一點都不留情,上來就說這么多年,她別的沒干,倒是把自己活成了一臺“吐槽大會”,借用了自己的成名作 《上錯花轎嫁對郎》,直言自己“上錯花轎嫁錯郎”,而且還連錯兩回。與黃奕情路坎坷、事業全無的慘烈不同,張雨綺則笑曰自己跟黃奕拿了差不多的劇本,但在商業價值上卻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凡爾賽的發言貫穿全場:“金主爸爸求著來,希望能夠帶大家一起創建一點‘商業價值’。 ”還有一個張大大,全程一句話沒說,就被爆燈,顯然他本人已經是槽點之王,連張紹剛都贈言“張嘴就是對自己的侮辱”……
可以說,對于一檔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節目而言,最為集中與精彩的看點全都集中在前半個小時的“自曝槽點”環節了,讓節目有了幾分真人秀的走向。明星嘉賓放下身價自我開火,勇氣可嘉,“笑”果滿滿,而后續的領隊競賽,以及被李誕視作是出奇兵的補刀環節更像是自曝槽點這一環節的展開闡述,試問哪位嘉賓上場后沒有在黃奕的婚姻、馬思純的“雙黃影后”以及馬蘇的“大嘴”惹事這些方面做文章呢?
/ 尚有期待 /
陣容混搭或有驚喜
如果以一檔娛樂節目的標準來看待《吐槽大會》第五季,它的評分至少還是及格的,整檔節目留下的笑料依然足夠多:
馬蘇艷羨地問馬思純:“妹子,你都得金馬影后了,為啥還抑郁啊? ”馬思純則作懵懂無辜狀:“姐啊,你都混成這樣了,為啥還不抑郁啊? ”正所謂娛樂圈中混,紅與不紅都有自己的煩惱。
馬蘇“爆料”黃奕當年面試《情深深雨濛濛》未果皆因哭戲難看,并隨即點評:“畢竟當時黃奕還沒結過婚,哭得少。 ”一語多指,懂的自然都懂。

一直在維權的編劇宋方金,雖然有著電影版《手機》的金字招牌,卻依然難掩近來出圈作品太少的尷尬,所以被調侃:“宋老師你有什么代表作?《手機》?您說的是iPhone 4嗎? ”
……
諸如此類的調侃與笑點,讓《吐槽大會》第五季的節目保持了與前四季節目相同的制作水準。但綜藝續集都有著不進則退的收視法則,一味地復刻套路,放大明星槽點博取流量,前一兩季或許還有新鮮感,再走下去就難免有些雞肋了,《吐槽大會》第四季豆瓣評分僅在及格邊緣徘徊,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了,對于這一檔曾經有著高光時刻的綜藝節目,它的刻意求新之路能夠帶來哪些驚喜,尚需拭目以待,比如不起眼的說唱歌手“彈殼”,竟然以出人意料的表演節奏和現掛能力為首期節目帶來了最大的亮點,全場得票數最高。首期節目,應邀前來的嘉賓尚未全部登場,而淘汰賽制則升級了吐槽的殺傷力,后續出場的諸位混搭了偶像、網紅、說唱歌手、演員、記者、編劇等各個圈層的代表,都是一年來內地娛樂圈的話題人物,凡爾賽文學女王蒙淇淇、吐槽自己說唱好像詩朗誦的說唱歌手姜云升,以及選秀新人陳卓璇和她的同門師哥張顏齊……這些綜藝新鮮人如何實力演繹驚喜,自然成為節目的最大看點。
/ 觀點 /
秦昊“上對花轎嫁對娘”?
被冒犯的何止是伊能靜
《吐槽大會》第五季開播即上熱搜并不稀奇,對于這樣一檔以吐槽為樂事的綜藝節目來說,引領大眾狂歡的從來都不是節目本身。嘉賓們的矛頭指向以及人設形象成為熱議的焦點。
黃奕的不幸婚姻被吐槽嘉賓拉出來溜了N多回;年紀輕輕得影后全靠另一個女人,馬思純額頭上就差貼上“張愛玲”和“周冬雨”兩個名字;話多耽誤事業,三料“視后”馬蘇落魄至無戲可拍;光忙著維權、反抄襲,代表作都在10年前的宋方金人微言輕……這些陳年舊梗在節目中高頻出現,極大削弱了內容的表現力和觀眾興趣。此外,節目偏愛的“CP檔”在李雪琴與王建國身上已經用到濫俗,新一季節目又把馬思純和呼蘭拉郎配,硬將黃奕和王建國組成“奕國他香”,手段并不高明。
首期節目引發熱議的,是跳出恩愛人設的秦昊與伊能靜,被吐槽為“上對花轎嫁對娘”,情人節秦昊只給老婆送康乃馨。對此,伊能靜本人迅速做出回應,認為節目組不尊重女性。一時間輿論嘩然,寬容派認為這不過是娛樂精神,小題大做顯得不夠豁達;而理性派則看到了赤裸裸的冒犯,認為價值觀導向有問題。細品伊能靜的回應 “女人比男人大就是梗?為什么男人比女人大就不是?不是嫁不是娶,我們是一樣選擇了婚姻”,是不是有點道理呢?這檔節目在面對更廣泛的受眾審視時,將不可避免地迎來輿論大考。
不客氣地說,如果一檔被稱為現象級的節目,請來了話題量巨大的嘉賓,卻只充斥著選男人眼光太差、找的老婆年齡太大、本人早已過氣等味同嚼蠟的 “小格局”舊梗,消耗的只能是節目本身的熱度。倒不如將吐槽視角外延擴大,對嘉賓們所代表的行業,如演員、編劇、說唱、偶像等行業以吐槽代人設,才會有更高的認知度和討論度,從而實現其領銜流行文化的訴求與地位。(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